榜样新传⑦丨李梦白:笃行所爱,“我”不可征服
发布日期:2025-11-08浏览次数:
人物介绍
李梦白,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入学以来专业及综合成绩排名年级前10%,连续三年获得京师一等奖学金及一等奖励性助学金,曾获竞赛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科研方面,主持一项北京市本基项目并结项,参与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及多项校级科研项目,长期担任学院科研助理。曾获大英赛三等奖、学院奖优秀类、北京市挑战杯一等奖、互联网+市赛三等奖、京师杯二等奖等竞赛成绩,并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一篇。

兴趣指引,叩开新传之门
谈及最初的选择,李梦白坦言,自己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初印象源于过往的生活体验。“我对新闻传播的认识主要是源于我大学之前的所有的生活经验,我之前认为新闻传播它可能是一个关注网络现象,比如说一些新闻事件、亚文化、二次元等等现象的一个学科”。就这样,在冥冥之中,爱好如同一束光,指引着她,带着纯粹而简单的初认知,叩开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大门。
三年的系统学习让李梦白对新闻传播专业的认知实现了从“点”到“面”的跨越,其中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大一的传播学理论课程,刘斌老师无意中推荐的传播学相关作品为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李梦白观看了美剧《疑犯追踪》。也正是在此之后,她开始主动甚至是习惯性分析影视作品和日常生活中中和传播学相关的现象和元素。其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正是在《疑犯追踪》和《碟中谍8·最终清算》中都出现的超级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让她深切感受到了理论与现实的碰撞火花。

融合热爱,开辟独特赛道
对亚文化的兴趣,不仅是李梦白选择新闻传播专业的起点,更塑造着她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与探索路径。在她看来,爱好与学业并非是需要刻意平衡的天平两端,而是天然的伙伴与灵感的源泉。在专业探索中,网络文化的兴趣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她。无论是课程作业还是科研项目,她都一直积极地尝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大一网络传播概论课程中对虚拟主播内容的分析,大二教育传播课程中,她都选择融合自己的爱好,研究了有关教育虚拟主播的议题。而这样独特的赛道,也为李梦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关于虚拟主播的议题分析成功脱颖而出,在经过老师的指导与自我反复修改之后顺利发表,成为她探索路上闪闪发亮的一枚果实。而在探索陷入困境时,这些爱好又变成了“指南针”。受性格影响,在遇到学业上的困难时,李梦白很容易钻牛角尖,找不到突破口。而在这些不可避免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刻,爱好的存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因为喜欢亚文化,李梦白的眼界更加开阔、接触到的事物也更加多样,这些看似无用的接触却在迷茫时指引着她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最后发现柳暗花明处的小小“村落”。学习之余,多元的爱好是她放松自我的方式,帮助她保持松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也让她能够更加精力充沛地开启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旅程,不断向前进步。可以说,爱好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了李梦白的生活之中,陪伴着她走过每一段旅程。

相信自我,绽放自信光芒
在遇到瓶颈时,如何才能坚持下来呢?李梦白认为,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和拒绝比较的心态非常重要。因为自己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行为,所以李梦白始终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客观而且较为积极的认知,让她得以在面对一些困难或者遇到瓶颈的时候,坚守自己的本心,从不轻易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干成一件事情,又或是认为自己一无所有。“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健康的,所以,当我当我察觉到自己可能有这种非常消极的想法的话,我会努力的提醒自己去想起来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她在面对瓶颈和困境时,始终坚持对自己较为客观和向上的认知,绝不轻易动摇。此外,她也一直坚持专注自我赛道,拒绝无用比较。在当今社会,抑或是在大学生活中,她承认,比较无处不在,但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对于外界纷扰的“比较”,她一直有着清醒的警惕。“想要平和地做一件事,就不能总把自己与他人比较,或者将未得之物视为理所当然。”一味的比较会带来太多的不甘心和焦虑,我们可以察觉不同和差异,但不能长期沉迷其中,最有力的行动,是坚持走好自己选择的合适的道路。
对于未来,李梦白认为,国奖的价值远非一纸证书又或是一笔奖学金,却更像是一个清晰的路标,既肯定了她将个人爱好与专业探索大胆结合的探索创新,也指引她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更加自信坚定。如今的认可,会成为她的精神动力,伴随她开启新的旅程,继续拼搏。

寄语:我就是我,不可征服
对于师弟师妹们的建议与寄语,李梦白选择了自己的微信签名----Invictus maneo.这句西语的含义是:我不可征服。同样出自她喜欢的《疑犯追踪》。她说,在大学四年中,你一定会遇到之前十多年的人生从未遇到过的情况,但这些困难不足以将你真正击败。在她看来,前行的力量源于内心坚韧,她鼓励大家带着这份信念,勇往直前。

京ICP备13009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