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新传风华» 校友汇» 校庆百廿 校友说丨张谦:与互联网共成长

校庆百廿 校友说丨张谦:与互联网共成长

发布日期:2022-05-06浏览次数:

  前言

  百廿师大,薪火相传。为庆祝我校120周年校庆,传承师大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拓宽学生就业视野,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素养,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友会联合开展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友生涯访谈活动。

  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此次采访了2003级新传校友张谦。让我们共同聆听拥有15年互联网工作经验的张谦师姐讲述她的工作经历和心得。

  

  校友简介

  张谦,女,新闻传播学院2006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入职腾讯工作至今。现就职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担任科技生态实验室专家、腾讯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

  

  01 机缘巧合下与腾讯结缘

  张谦是新闻传播学院2006届的硕士研究生。她毕业时本计划进入体制部门和事业单位就业,但没能考入,腾讯招聘早、速度快,张谦没有太多考虑的时间。除去薪资外,让张谦看好这份工作重要的原因是互联网的活力和发展空间,她懵懵懂懂地感觉到互联网在未来一定非常有发展空间,并且在面对面招聘会的时候,腾讯分享了QQ的发展历程,这让张谦感觉到了腾讯朝气蓬勃企业文化和飞速成长的速度。

  虽然张谦当时对于即时通讯工具理解得不是特别清晰,但她下意识觉得这是一个人的刚需。用现在的商业模式来看,它是产品的护城河。当时的三大互联网公司是搜狐、网易、新浪,即使产品面临着MSN的攻击,但张谦仍然觉得腾讯跟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不太一样。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张谦进入了腾讯公司。

  张谦在入职后也有纠结过要不要重新尝试进入体制部门,尤其是刚进公司的第一年,张谦被外派在重庆负责腾讯的地方站,因为在新开拓业务。工作强度很大,每周要工作六天,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八点。除此之外,张谦还要学习代码,文科生学得慢一些,这也让张谦比较苦恼。但后来,度过那段时间后,张谦发现工作总能带来一些新的输入,也感觉到做的业务在社会上有所反馈,能为社会发展做一些贡献。

  

  02 互联网浪潮中成长

  张谦是在互联网行业中成长起来的。她现在的工作岗位是腾讯的科技类的公共事务,也是腾讯科学技术协会的秘书长。文学硕士跨领域做科技类工作,与她当时在北师大接受的培育以及个人的兴趣有关。由于专业是传播学,张谦在刚进腾讯的时候在腾讯网从事网络媒体方面的工作,负责深度新闻的策划。虽然网络媒体讲究即时和海量,但还是要有一些非常核心的深度策划来体现价值观、吸引网友讨论。张谦当时就在这个栏目积累了对于社会发展、政治体制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

  2009年,社交媒体兴起之后,张谦认为这个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就转到了腾讯微博,这个过程让她非常有收获。微博为各种各样类型的信源提供平台,能用简短的方式、通过社交网络的方式去传播。当时在这个领域,张谦就自发提出希望拓展各种各样类型的政府机构来腾讯开微博,这项工作更加拓展张谦对于社会结构的认识,也拓展了她的工作资源。也是从这里开始,张谦拓展了一些科学类机构,同时也了解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情况,开始在腾讯公司做一些科技促进与科技发展的业务。

  到2010年以后,腾讯作为互联网公司,提出要向科技公司转型升级。互联网公司在开始阶段所使用的技术并不是原创的,而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做应用开发,比如QQ、腾讯网,都是这个类型的业务模式。但是到了2015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就到了一定的瓶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原创技术。张谦是一个科技迷,所以这时,她转到了公共事务部,专门负责科技。

  张谦刚转岗时候,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毕竟是文学的专业背景,不可能直接做研发工作。但是,国家科技政策的分析和学习、科技趋势的发展、把公司的科技类的人才推荐到国家的科技战略的体系、以及怎样提升公司的科技影响力,对于公司的科技发展也是很有价值的一部分,所以张谦就从事这部分的工作,并提出要成立腾讯的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技术协会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响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号召,相当于中国科协在腾讯的一个基层组织,可以把国家的战略、精神、科技政策更好地传递到企业,能更好地起到团结引领的作用。第二个作用是把科技力量更好地连通起来,完善人才科技服务工作和评价体系,把公司科技人才推荐到国家的科技奖励和科研项目中,提升公司的科技影响力。

 

 

  03推动国务院入驻社交媒体

  除了组建公司的科学技术协会外,在腾讯就职的这些年里,张谦还曾完成了一件让她特别有成就感的工作。在腾讯微博的拓展过程中,她主动地邀请,并成功地推动了国务院官方微博和官方公众号的开通。其实,在说服政府机构入驻平台的过程中,也曾有过一些波折。政府机构可能会担心在社交媒体上开通官方账号之后,会有不可控的情况出现。同时,他们也非常疑惑这一方式是否能达成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开通之后,就发现效果其实非常好。大家都会觉得:‘哇,国务院都来到微博了!’这也证明了政府的工作特别接地气、特别亲民,让老百姓能够以最方便的一种形式感受到我们国家的政策。”张谦笑着说。

  之后,腾讯还共同参与发起了“我向总理说句话”活动,听取网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推动公共政策进一步完善。张谦也参与到了这个活动的运行中,她认为,以互联网媒体作为平台,来跟国家政府机构一起拓展政务传播的边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她看来,重要的是先在公司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提出问题,再试着找到一种新的工作抓手,最后沿着此种方向去落地一些业务。

  

  04 综合素质是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当张谦真正到工作岗位上之后才体会到,初入职场的新人真正的竞争力在于综合素养上,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反而是其次的。比如文学类的硕士生与本科生之间专业能力的差距可能并不是特别明显。一些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在文学上造诣比较深的同学,可能撰写文字类稿件的技能并不弱于新闻类的学生。然而,在面临一项任务时,要做的并非是单纯地堆砌专业技能,而是试着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能力则是北师新传的学习经历带给她的宝贵财富。

  前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教授在谈及人才培养时曾指出,如果依然按原有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知识教学,不鼓励孩子去探索、去体验、去自信地解决遇到的问题,那么三十年后孩子们可能找不到工作。而教育应该做的,是着重培养孩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谦深深认同这个观点。学生的核心能力即搜集学习信息,再把它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硕士阶段所学习的哲学思想、学术写作等知识,很好地训练了张谦思考问题的深度,使她受益匪浅。因此,她认为,硕士跟本科的区别,在于思考问题的深度化跟体系化,以及对接受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的锻炼。

  因此,对于即将进入行业的大学生来说,第一,通识教育是必要的。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于基本的历史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有基本的理解。因为在企业,每个人无法预知自己能够从事何种岗位。无论是腾讯的战略分析、市场传播、公共事务部门,都需要对国家的政策发展非常了解。因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应该争取做一个“跨界型”人才,多阅读、多涉猎。第二,要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光是埋头苦干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迷失方向。所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第三,社会实践非常能够锻炼人。在张谦读硕士时,曾去《中国青年报》实习,收获了很多实战经验,因此,她鼓励学生们在学习期间能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未来,张谦期待北师大充分发挥自身突出的学科优势,以“大文科”的理念作为指导,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

  

  05 顺应行业趋势,提升自我能力

  对于媒体工作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张谦认为,媒体正在人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空间,媒体工作者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新闻工作与一些新媒体产品有着越来越多的交叉。比如受众如今可能会去抖音、b站、视频号看新闻,而他们消费新闻的状态是碎片化的。这就对媒体从业者的思维模式、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的专业人士“下场”提供深度内容。以往,深度调查记者还属于比较主流的职业,会去挖掘深度内容、在社会中传播。但现在,中科院物理所、医学专家可能会直接自己制作、发布一些专业内容。然而,并不是专业人士就能带来更有影响力的内容,可能其面向的受众还是科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传播范围有限。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新传学子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以我们对社会的感知,去把专业的东西能“翻译”得深入浅出,带来更好的一个社会效应。这就像拍摄《星际穿越》电影一样,过程中需要不同领域的人共同合作,才能产出受欢迎的大众作品。

  

  06 镌刻心间的校训

  张谦就读于北师大时,传播学专业还未从文学院中独立出来。她其中一门课的老师来自于古典文献专业,师从启功。张谦回忆道,这位老师人品特别正直,经常在课堂上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教育学生,告诉学生什么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师大读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种,由启功老师起代代相传的精神。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含义。” 张谦感慨道。当时,张谦就读于其他学校的同学常将读研比作“给老板打工”,但是师大的老师们并没有如此功利。她的导师会鼓励大家将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体会发表为学术论文,但并不会将此定为一个硬性“任务”。在硕士毕业时,各位老师也就她论文的框架、方法、逻辑等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种负责、认真的态度令她倍感温暖,这种严谨的精神也被她进一步延续到了工作中。北师大成为了张谦职业之路的一个起点。在这里收获的知识和思想,始终支撑着她走好在腾讯的每一步;而师大的精神,更是深深刻在她的心底,鼓舞着她继续在心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记者手记

  提起腾讯,我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厂”,而这也是我们许多新闻与传播专业同学向往的毕业去向。但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真正进入互联网大厂工作的学生而言,我们对“大厂”的印象仅仅停留在“薪资高加班多”。但是,从张谦师姐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活力与突破,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氛围带给了她不断学习汲取,不断突破自我边界的动力和成就感。

  采访时师姐提到的最多一个词是“综合素质”。她认为目前“综合素质”才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和技能都是相对其次的。因此,要做一个“跨界型人才”。一方面,这启示着我们要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对问题和现象的思考要做深做实。另一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依赖于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当下,部分同学在选择课程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水课”的想法,尤其是在一些通识教育的公共课程上。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课程所获得的知识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被视为“无用”,孰不知这些课程对于我们思考方式的训练和眼界的开阔具有重大意义。

  

  图文丨范芷萱 梁翰宇 郝园 杨叙 宋靖

  编辑丨郝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