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中国编辑》云慧霞:关于学术论文的撰写问题
发布日期:2022-11-19浏览次数:
11月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期刊主编面对面”系列讲座第十一期在云端顺利举办。《中国编辑》杂志副主编、编审云慧霞老师莅临讲座,她分享的题目是《学术性、前沿性、创新性——关于学术论文的撰写问题》。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敏教授主持。
栏目设置
云慧霞老师对《中国编辑》杂志栏目设置的总体情况和主要栏目进行了介绍,并特别介绍了杂志近几年推出的系列专题,以及它们在提升杂志的学术影响力和品牌效益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杂志及时捕获学术界正在关注的问题,以专题策划带动学术问题的探讨,有针对性地引领学术研究的方向,进而促成新的学术热点的形成。前沿性的学术探讨必然与政治和政策方面的热点关联,当下的热点话题就是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二十大报告当中提出许多重要论断和最新规定,构成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建构的政策指南和根本遵循,从学术研究和学理视角将报告中的最新论断融入学科探讨和学科建设中,理应成为学术期刊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理论视野
《理论视野》是学术性较强的一个栏目,主要探讨新闻传播学与编辑出版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的前沿问题,要求文章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栏目定位于“新闻生产+传播”的研究面向,追踪热点,研判路径,关注新媒体传播和新技术发展在新闻传播业当中的应用,探讨媒体融合、全媒体传播、媒介素养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包括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网络生态、数据安全、传媒治理、视频监管、政务新媒体等,这是当下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学界关注的核心命题。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特色栏目,重在探讨编辑出版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对象是编辑个体或新闻工作从业者。该类文章选题相对容易驾驭,但是不容易写出有创新性观点的文章。
编辑实务
《编辑实务》探讨新闻传播和编辑出版学科中的实践性、实务性、案例性的现象和问题,涉及图书、期刊、报纸、广播、影视等具体出版物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和理论总结可供业界借鉴。
融媒致远
《融媒致远》刊发媒体融合类的文章。媒体融合一直是学界和业界不断探索的问题,无论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研究、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还是全媒体传播矩阵的搭建,都是学术界持续不断探索的问题。
媒介全景
《媒介全景》聚焦新技术赋能下的新闻出版多媒介传播研究,包括短视频、网络直播、播客、有声读物等新媒体的研究,文章理论和实务相结合。
总的选题原则
关注政治、政策方面的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研判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包括主流媒体、平台生产、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社会阅读、国际传播、智能生产、数字传播等方向。
关注新媒体新技术在新闻出版业中的运用,以问题意识带动理论研究,包括新技术带来的媒介风险评估,新媒体的正面舆论引导、传播效力评价问题,以及新媒体的治理和监管,媒介伦理、版权乱象等后短视频时代、后直播时代的问题。
文章的结构要素分析
学术论文应具备特定的结构要素,符合一定的规范标准。不同刊物对文章的体例要求不同,在投稿之前要按照刊物的格式要求来编排体例。规范的论文也会吸引审稿编辑的关注,增加论文的入选几率。
标题
遵循简洁性原则,一般只保留主标题即可。如果文章聚焦某一个具体问题来研究,可以加副标题。近年来的学术论文标题流行“二段式”,前一段是整个标题中的核心词汇,后一段是具体展开。二段式的标题近两年出现的比较多,可尝试使用。
摘要
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一般在300字左右,对文章研究的重点内容、核心观点和结构布局做出简明扼要的简介。摘要与正文的写法有所区别,最简单的写作方法就是把全文的一二三级标题,用逻辑连贯的语言串联起来,基本勾勒出文章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
关键词的作用是方便读者检索到文章,一般为5-8个。可以从文章各级标题的核心词汇中筛选,尽量选择简短的词组。最好不要选取不能反映文章思想观点但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如实现路径、发展策略、顶层设计、系统建构等词。
正文
以三段论居多,也有四段、五段的情况。要善用标题,尽量做到条例清晰、层次分明。初学学术论文写作者,不必刻意追求创新,要先从规范的论文写作做起,夯实自己的写作功底。只有功底扎实了,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类选题。
案例
案例是文章中常见的一个要素,但不是必备要素。一篇文章要尽量做到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的占比均衡,如果叙述和描述性文字居多,也可能导致理论阐释的分量和理论深度的不足。
图表
图片和表格会占据较多版面,所以如果能够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最好不用图片,以提升版面的使用效率。
外文词汇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法律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禁止任意增减外文字母、颠倒词序等违反语言规范现象。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外国语言文字的翻译应当符合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惯例。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注释
由于新闻传播学发展迅速,作者应当尽量引用近几年发表的文献。此外,引用外文文献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甄别。
查重
本刊要求文章查重率不超过15%(不含引文),核心观点的表达应以原创内容为主。
结束语
讲座最后,云慧霞老师还谈到自己对转引率和好文章的看法。
关于转引率
转引率是当下对学术期刊最主要的考核标准,也是最接近公平的评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期刊的转引率是期刊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追求期刊的转引率与期刊的学术情怀和学术使命不冲突。
关于好文章标准问题
好的学术论文应该是学术性、前沿性和创新性三者俱佳的文章。学术性强调文章的规范化写作;前沿性强调文章的选题角度;创新性强调文章的创新观点和作者独到的研究见解。学术研究者要对学术热点、前沿课题有一定的把控能力,敏锐地捕捉到学术界正在关注的问题,带动新的学术热点的形成。这也是从事学术研究所能臻达的最高境界。
现场提问
Q:当下有很多研究虽然结合热点事件但是缺乏学术性,请问如何平衡研究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A:针对热点事件去写文章需要非常谨慎,比如从主流媒体新闻报道角度,谈如何做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突发灾难的报道。因为热点事件很快会被其他的热点事件所代替,所以除非是有约稿,否则要非常谨慎的去写类似的文章。
因为约稿,编辑部有审稿的绿色通道,审稿比较快,发出来的文章才有时效性。
关于学术性,针对热点事件分析的文章,同样也需要具有学术性,尤其是新闻传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跟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结合得非常紧密,以学科理论结合热点事件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如果缺乏学术性,很可能无法发表。
Q:请问如何将较为敏感的选题和观点,用学术话语将其合理化?
A:敏感的选题最好不要选择,因为新闻传播类的刊物,意识形态很重要,关于敏感议题的文章,期刊选择的时候会非常谨慎,不太容易发表。
Q:《中国编辑》的投稿周期是多久?
A:投稿到邮箱后,审稿周期一般是一个月,如果一个月没有编辑部老师联系,就可以另投其他刊物。
众多新传学子与青年学者在云端参与了此次讲座分享,大家积极讨论,受益匪浅。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期刊主编面对面”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