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老师带来规范化论文写作的干货!
发布日期:2022-05-30浏览次数:
第五期 《新闻与传播研究》专场
《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
01讲座回顾
5月1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期刊主编面对面”系列讲座第五期在云端顺利举办。本期邀请到《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鸿军老师莅临讲座,他分享的题目是《<新闻与传播研究>办刊状况与规范化论文写作》。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敏教授主持。02规范化办刊努力
朱鸿军老师首先对《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要分享。他介绍到,期刊前身为《新闻研究资料》,在1994年更名为《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过去近十年的时间,期刊在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如建立在线审稿系统和严格的双向匿名审稿制,推出“六审五校”等全流程的现代学刊制度,稿件内容的评判偏重强调基本要素的齐整性、研究问题的学理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适配性、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期刊也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宣讲自己规范化的办刊理念,如今,在新闻传播学重要学刊的集体行动下,“办刊须规范,学术论文须规范”,正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的一种共识和自觉行为。
03规范化中遇到的困境
朱鸿军老师接下来介绍了期刊在规范化办刊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境。首先是系统更新的现实障碍问题,比如在线审稿系统更新不及时、界面设计不友好、重点环节不清晰、系统沟通不通畅等。其次是匿名审稿运行的尴尬,主要是缺乏足够数目的专业审稿专家,外审专家的公益服务方面有待于提升。解决措施一方面是为审稿专家建立一些激励机制,通过优秀审稿专家评比进行证书和奖金激励;另外一方面在保证质稿件质量前提下优先推进积极审稿专家的文章发表。除此之外,鼓励青年学者作为审稿专家的群体来源,这既推进了学术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了学术交流,也为青年学者自我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最后一点困境是人员知识更新不足,目前编辑部已引入具有良好学术训练的青年学者。
04发展方向
接下来,朱鸿军老师对《新闻与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第一点是坚持规范化的努力,学术论文的规范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集体行为,而刊物致力于把这种共识和集体行为加以巩固和提升。第二点是借助外力来“开门办刊”,寻求包括国际优秀学者在内学术共同体的支持。第三点是主动策划选题,进行学术引领,比如举办高水平学术论文生产的青年学术工坊,将编辑部对于学术论文的认知、学术论文的遴选标准、办刊经验等知识进行分享,着力推动青年学子、学者学术水平的提升。
05未来关注的重点问题
接下来朱鸿军老师介绍了学刊在未来几年内关注的领域,通过广泛征集学者的意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重点和学术前沿,确定了七个重点选题。
06写作规范
朱鸿军老师提出,新闻传播学论文越来越趋向于人文和社科并重,甚至具有社科色彩更强的学科发展特性。而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有较大的区别,从二者门类上讲,人文科学包括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学等,社会科学包括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从学科研究对象上讲,人文科学重点研究的是人自身。具有比较强烈的主体意识、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特色,更适用于沿着诠释学的研究路径展开研究,所谓“见人不见物”,呈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多使用形象思维、情感体验等艺术类的创作手法。社会科学以社会客体为研究对象,表现为物质客体特征,所谓“见物不见人”,强调可验证性,重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多使用实证主义、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07偏好的论文类型
接下来朱鸿军老师介绍了《新闻与传播研究》偏好的几类学术论文:
第一类是综述类论文,这些文章强调热点、前沿、系统的展示和分析,可以帮助相关的学术共同体高效、快速地了解前沿的研究动态,这类论文的阅读率和转引率都比较高。其特征包括:给读者总览性知识、澄清关键理论或概念、构成深入研究的起点和潜在的高引用率。但其缺憾在于原创性相对较低。
第二类是实证类论文。其特征包括提供关于现象的一手实证资料;通过较为科学的手段来分析一手资料;把现象的来龙去脉进行清晰的描述、分析和呈现;检验或发展理论;将研究结果概念化、理论化,发掘规律,形成一种理论工具;其对目前中国传播学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但也存在缺少理论贡献、存在方法问题和偏向“精致的平庸”的问题。
第三类是思辨或者批判性的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另外一个是纯理论的研究。纯理论的研究通常采用思辨的分析,此类文章的特征是:话题比较宏观;有更强的理论性和思辨性;有一定经验基础,但更关注经验基础上的分析和批判,需要将用以支撑的经验加以理论化、概念化;洞察性较高,深具启发意义。其常见的问题有:功力不到易沦为平庸文章;过度阐释,应该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并得出一分的结论,而不是将材料过度夸大;对案例的放大。
08现场提问
问题摘录
Q:请问朱老师目前看到的博士生来稿论文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A:优点是话题新颖;不足和问题在于能否将新颖的话题点与主流研究进行对接,符合学术研究规范。
Q:请问贵刊对现有国内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有何侧重?
A: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牵头成立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委员会,将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标准进行学术成果评价。
Q:请问青年工作坊什么时候举办?
A:原定是今年上半年举办,现在由于疫情延后,疫情结束后我们会尽快推动,请大家关注青年学生论坛的公告。
众多新传学子与青年学者在云端参与了此次讲座分享,大家积极讨论,共同分享。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期刊主编面对面”系列讲座!
文字 | 研究生会学术部
编辑 | 研究生会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