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胜利,传播信仰!北师大新传学子亮相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
发布日期:2025-09-18浏览次数: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旗帜飘扬、礼炮震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里庄严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坚定有力的话语跨越时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不仅赋予国家盛典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汇聚起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宏伟力量。
在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一道青春的风景格外引人注目——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作为广场合唱团成员与志愿者,投身于大会的各项服务保障任务,以切实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自5月起,我校207名师生便全力投入准备工作,在上级相关单位与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及北京市交付的重大政治使命,令“北师大名片”在天安门广场上闪耀光芒。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当雄壮的抗战歌声回荡于天安门广场上空,新闻传播学院2名合唱团成员以独特的“传播之声”传递出坚定的信念。自5月10日北师大广场合唱团正式组建以来,全体成员经历了117天持续不断的专业排演、体能强化、仪态塑造与表情训练,反复演练达数千次,每人累计训练逾240个小时。他们用铿锵歌声,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历经2个多月的培训与服务,新闻传播学院2名志愿者深刻感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第三次演练时在夜雨中的坚守,路灯下的水洼被雨水搅得斑驳,大会过程中10小时持续的站立,连续两个月不间断的训练。正如纪念信中所说:“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他们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弘扬青春力量,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新传师生的青春志愿之声
01 万心悦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旗帜飘扬、礼炮震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里庄严召开。
作为高校3000人合唱团中的一员,我有幸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站在天安门广场唱响中国青年的风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在演唱的七首歌曲中,《松花江上》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每当前奏响起,我总会起一身鸡皮疙瘩,随即眼泪便浸湿眼眶。80年前,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捍卫家国的身影历历在目——废墟间,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最后防线。他们跪着倒下,却让中华民族站了起来。那些在屠刀下突然爆发的呐喊,那些用指甲抠进侵略者皮肉的挣扎,那些以自己为火炬点燃草垛的燃烧,都在证明着:这不是绝望的挣扎,而是一个民族灵魂深处永不屈服的脊梁在血火中淬炼成的永恒丰碑。
在长达近四个月的训练中,院系及校团委的老师们也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是帮我们尽力协调课程和训练冲突,还是在凌晨3点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站在学活门口等我们外出排练归来,每一位老师都在用心用情地照顾我们。当9月3日凌晨发车时,他们点起胸前的星星灯站在路边隔着车窗朝我们挥手,我内心的感动久久不能平复。
这次经历必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更要牢记总书记嘱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在融入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奋斗中绽放永不褪色的青春之光!
02 冯锦琪
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2023级本科生冯锦琪,很荣幸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以志愿者之名赴一场与时代的约定。
还记得带队教师潘越老师在动员大会上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历经两个多月的培训与服务,我深刻感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这份感悟,浸在与团队并肩作战的风雨与温情里。难忘,欢送观礼人员时的一张张笑脸、一次次挥手和一声声“辛苦了”,心中顿时充满温暖与力量。难忘,演练结束后学校工作人员递来的姜茶、早餐,活动结束后送上的纪念信与手捧花,他们用关怀与善意托举,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这份感悟,最终落在我对“纪念”的理解里。抗战的先烈们,为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而战斗,抛头颅、洒热血,在烽火中筑起民族脊梁;抗战胜利80年后的今天,有一群青年志愿者坚守岗位、传递敬意,为守护这份记忆、传承这份精神而担当。这份跨越时空的“有关”,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应有的历史自觉。
前路漫漫,初心不改。我将把这段经历化为前行的动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实际行动续写“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在”的青春答卷!
03 唐子蓉
这段时光,于我而言,是一堂深刻的家国情怀课。它始于6月的入选通知,贯穿于每一次严谨的培训和演练。在一次次理论学习与体育锻炼中,我不断挑战自我,磨砺意志。当观看《南京照相馆》,或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悲愤与震撼直击心灵,让我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9月3日,纪念大会正式举行。十个小时的坚守,是责任,更是荣耀。能够亲历这一历史性时刻,我深切感受到个人与国家的紧密相连。正如纪念信中所说:“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这次经历让我对“青年”二字的分量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未来,我将继续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把这段珍贵的记忆化为前行的动力,努力学习,弘扬青春力量,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奋斗!
04 马艳娟
从5月到9月3日,整整三个月,时间见证着我参与这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全程。周一到周五,三次专业训练、两次体能训练;周末再进行一次外出合练。肤色深了一度,体重轻了一些,也喊过累。可当汗水在9月3日那天一起蒸发,剩下的只有对同胞14年苦战的默哀,对钢铁洪流的震撼,对山河无恙的祝愿。我犹记得最爱的《钢铁洪流进行曲》奏起时,红旗猎猎的战车方阵碾过长安街,履带把震动顺着四肢直送进心脏。那一刻,黑烟在朱红城墙前翻卷,像无声的硝烟;观众的呐喊在广场上空炸开,像历史的回声。如果当年我们有这样的铁甲,先辈可否少受些苦?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从此”。从此,永永远远,我们铭记历史、我们缅怀先烈、我们珍爱和平、我们开创未来!
向天安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所有用血与火写下“中国”二字的人——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