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行业大咖受聘导师 助力北师大新传数智传播人才培养

行业大咖受聘导师 助力北师大新传数智传播人才培养

发布日期:2025-11-06浏览次数:

11月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新五维空间举办2025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见面会暨聘任仪式。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阿里巴巴、京东、新浪等互联网企业的16位业界专家受聘为学院业界导师。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257_996.jpg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介绍了学院推行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他指出,学业导师主要负责学术指导和论文把关,业界导师则侧重职业规划、实习实践和就业指导。这种培养模式旨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随后,张洪忠院长对业界导师团队做了隆重介绍和热烈欢迎。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308_128.jpg

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详细介绍了学院在数智传播领域的研究布局。目前学院已形成五大研究方向:数智媒介经济与认知神经传播、智能传播与计算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网络素养、风险传播与社会治理、数字出版与数字人文。此外,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对接业界资源,推动产学研发展。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315_400.jpg

随后会议进入业界导师发言环节(发言顺序按导师姓名首字母排序)。

微博执行总编辑薄红恺表示,微博与学院的合作持续深化,未来将在舆情研究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他勉励学生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并表示愿意在工作、生活等方面与学生深入交流。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320_958.jp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高琦指出,传播的核心在于双向交流和学习。他透露,央视在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影响下,成功研发并应用了自有大模型。高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期待与年轻力量的思想碰撞。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327_984.jpg

光明日报影视与舞台艺术编辑室主任李蕾强调,数字时代新闻人要坚守“回归”与“出发  ”两个核心。“回归”是坚守事实底线,“出发”是要适应注意力经济新环境,将专业内容通俗化而不失水准。她期待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养成系新闻人”。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333_441.jpg

京东集团公关部总监刘晖分享了AI对企业传播的深刻影响。他指出,京东已有1.4万个智能体参与日常工作,传播正从“影响力传播”转向“价值传播”。他建议学生培养跨学科能力,将传播技能与业务需求相结合。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339_932.jp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张士峰坦言,传统媒体栏目面临转型挑战。他引用总台“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理念,表示期待与学生共同探索AI时代主流媒体的创新发展路径。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345_721.jpg

光明日报评论部重大题材编辑室主任张焱提出,未来传媒人才需要具备产品经理思维、编程思维、设计思维和IP叙述能力的复合素养。她强调主流媒体正在从“做加法"转向"做减法”,愿与学生共同成长。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351_325.jpg

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副总裁周晓鹏回顾了从门户时代到AI时代的传媒变迁。他介绍了阿里在AI领域的布局,包括阿里云千问大模型、钉钉AI助手等产品,欢迎师生到访阿里园区交流学习。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358_023.jpg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汉青教授介绍,2025级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达76人,创历史新高。学院将持续完善“双导师制”,加强与业界的深度合作。本次聘任仪式共颁发16份聘书,标志着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迈出新步伐。未来,学院将与业界导师开展常态化合作,共同推进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与创新。

在互动环节,业界导师就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问题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刘晖表示,在AI时代,跨学科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尤为重要。周晓鹏强调,学生要注重培养对社会情绪的感知力,这是AI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5-11-06_130414_560.jpg

在最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师生展开了热烈真诚的交流。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