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京华・定格中国丨2025“看中国·周边国家北京行”正式启动!
发布日期:2025-06-30浏览次数:
光影流转,见证时代风华;镜头聚焦,定格中国之美。
“看中国·北京行”全体成员合照
2025年6月24日,外方导演和指导老师陆续抵达中国,开始了他们的中国行。2025年6月25日下午13:30,备受瞩目的2025“看中国· 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北京行”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五维虚拟演播厅盛大开幕,文化交流的美妙乐章就此奏响!
开幕仪式
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俄罗斯等国家的十位外国导演和十余位中国志愿者们,以及外方指导老师尤利娅·马卡罗娃、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看中国”创始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先生、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兼中方指导老师姜申、北京师范大学2025“看中国·北京行”项目主管熊景青等出席了此次启动仪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祁雪晶主持此次仪式。
领导致辞
方增泉书记致辞
启动仪式开始,方书记致欢迎辞。他首先对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单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要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设成国际化一流的传播学院。他表示,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鼓励中外方青年走入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亲自感受北京的文化底蕴。方书记希望,参加这次交流活动的老师们同学们继续加强文化交流,努力做文化交流传播的青年使者,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并预祝2025年“看中国·北京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黄会林先生致辞
黄会林先生在致辞中首先对来自中国周边国家的青年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新闻传播学院和所有支持单位表达诚挚敬意。黄会林先生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大致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她提出,这个项目有三大准则,分别是以独特的视角来发现中国文化的深层意义,用原创的艺术手法讲述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以及在中外团队的协作中实现文化的共鸣与共享。黄会林先生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希望今年的北京之行能够见证、延续这种文化对话的精神,希望各位导演和制片人用手里的镜头成为联结中国与周边国家文化的纽带,在这片山水相连的广袤大地上共同见证文化的蓬勃发展和互相交流。
指导老师尤利娅·马卡罗娃致辞
外方指导老师尤利娅·马卡罗娃致辞。她在讲话中指出,这次“看中国·北京行”项目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项目,而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合作平台,每个参与者都拥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电影制作不仅仅是摄影和剪辑,更是对世界更深层次的诠释,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寻找科学的答案。她期待与各位志愿者携手创作出引人入胜、感人至深、鼓舞人心的作品,不仅在我们心中,也在我们的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青年代表发言
外方青年代表发言
外方青年代表Ekaterina Luneva上台发言。她说到,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捕捉现实,更要理解它、感受它,并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传达。她认为有时简单的故事也能变成最深刻的故事,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故事,才能让其他人也相信。最后,Luneva对参与2025“看中国·北京行”项目表示期待和感谢。
中方青年代表发言
中方青年代表毕然在发言中讲到,电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通过电影语言进行跨国界的对话。文化将相遇,偏见将消解,每一帧画面都将成为一条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她希望与大家携手,开启充满创造力、好奇心和分享的旅程,让2025年的夏天成为难忘的回忆。
授旗仪式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际文化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教授为团队授旗,外方青年导演代表韩国中央大学郑吉佑、马来亚大学张宝权同学接旗,大家共同挥舞这面代表着中外友谊与文化交流的旗帜,祝愿2025”看中国·北京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结语
至此,“看中国・北京行” 摄影活动启动仪式圆满落幕,但用镜头探索与记录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期待各位制片人深入北京的大街小巷、触摸历史与现代的脉搏,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一批展现中国魅力的优秀作品。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凝聚着光影与匠心的影像,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爱上北京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