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回顾丨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发布日期:2024-03-31浏览次数:
“我与经典对话”读书会第2场
3月25日,“我与经典对话”读书会继续进行。第2场读书会讨论的书目是让·鲍德里亚的经典著作《消费社会》,由刘淼老师作为领读老师,王子叶、符家宁、徐鸿晟作为主旨发言的同学。刘淼老师以鲍德里亚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为本场读书会开场。
王子叶首先介绍了《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他生于上世纪20年代,是法国的科学家、现代社会思想家、后现代的艺术家,其思想深受马克思影响。《消费社会》一书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以消费为中心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关系和个体认同被消费行为所定义,商品和符号被消费,而人的主体性却在这个过程中被消解。
王子叶首先强调了书中“丰盛”和“浪费”的观点,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带来物质的过剩,社会从生产资本主义走向消费资本主义,从商品的生产制造转向了商品的符号制造。资本通过肯定人的自由来奴役人,通过个性自由解放的话语来刺激消费欲望,福利社会平等神话的背后是一个由消费构成的等级结构等观点。如果不想被消费社会所异化,我们就需要保持警醒,不随波逐流,呼吁人的个性,不局限于一个符号或商品。
符家宁在王子叶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消费社会中身体的存在。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管理已然成为社会地位的一种指代,身体不再是个体的目标,而是被娱乐化、标准化的原则,受制于一种新的编码规则以及标准相联系的约束,也就是说我们身体以及相关的一切都被视为了符号而被重新定义。而在当下的网络社会中,私人生活具有了某种欺骗性的自主导向,女性身体愈发成为社会符号剥削的对象。
另外,她也特别指出鲍德里亚强调时间是一种服从交换价值规律的珍贵的和稀缺的东西。时间消费并不在于物质消费的积累,而在于有效时间的一种享受。有效时间则指的是我们一个人的私有时间,是不再进行劳动生产的时间,而不承担某种义务和责任,时间真正的使用价值就是无声无息、自由自在,并不是为了恢复劳动精力和劳动能力的时间。
徐鸿晟从我们如何进入到消费社会这种状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两个方面展开分享。他点明大众传媒在消费社会中起到了建构符号价值的作用,广告通过象征和幻象进行无意识规劝,使人们沉溺于消费符号的虚假欲望中。随后,他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出发,强调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些关系转变为了生产力的桎梏。新的生产关系一定要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消费社会的兴起恰恰是资本去缓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平衡的结果。这也反映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溢出,而资本主义的常态就是越界。
刘老师对三位同学的分享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她也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来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这本著作。通过对社会现象的体察,以及同身边朋友的交流,刘老师对鲍德里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为了消费品,不仅是物品,包括人的身体心理观念”的结论表示认同。
最后,刘淼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带有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各式各样的书籍,去思考作者的逻辑。至此,第2场“我与经典对话”读书会圆满结束。
读书会的精彩,文字难以尽数。在此诚邀各位朋友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一起加入读书会的大家庭,亲自体会这一充满启发和智慧的过程,共同构建良好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