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记者的行与思:2023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走进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课堂

记者的行与思:2023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走进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课堂

发布日期:2023-11-14浏览次数:

11月13日,2023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活动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课堂,将新闻一线的实践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新闻传播学院60余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共同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传播实践。本次活动由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教授主持。

1.jpg

本年度“大讲堂”以“中国式现代化:记者的行与思”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22家媒体单位的32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担任主讲人,录制32集课程视频,旨在聚焦最具时代感的主题,集中最优质的新闻资源,总结最深刻的报道体会,将新闻一线最生动的实践融入全国新闻院校的课堂教学,有力实现了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高校“共上一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共同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2.jpg

本节课的主讲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策划部特别报道组制片人、出镜记者庄胜春,曾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英才”称号,荣获“宣传文化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入选“广电总局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十余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亚广联大奖。庄胜春以“大象怎么跳街舞”为题,从“音乐可能突然响起”“不是独舞、是共舞,是表达、更是互动”“接着奏乐接着舞”三个部分,向观众讲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如何走好媒体融合之路,实现转型探索,开拓媒体融合赛道的生动实践。

3.jpg

庄胜春以疫情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栏目《共同战疫》为例,讲述作为航母级媒体融合的央视新闻如何在新媒体直播中推进内容生态的拓展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进而无限接近真实传播。他从《相对论》栏目出发,介绍了新媒体访谈赛道中“蹲点访谈IP”打造的重要性,指出传统媒体面临的在此类访谈中与海量、及时、鲜活的网友报道比拼视角、语态、速度的新挑战。新媒体时代,总台通过及时的网络调研和主动的议程设置进行“互动式蹲点”,引发热门话题的严肃思考和与网友的深度交流。此外,《两会你我他》节目在四屏联动、“大小屏”融合方面做出系列尝试,均体现出央视在实现“互联网+跨平台+跨界”的媒体大融合方面做出的新努力。

主持人周敏教授指出,主流思想舆论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需要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需要广泛有效地传播。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新闻学子应学会和理解主流媒体在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自身在融媒体时代的综合素质。

在观看课程视频后,同学们认识到新闻报道深入一线,与社会公众的急难愁盼相结合,进行“互动式”“人格化”传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学会如何守正创新,走好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的新道路。

学习感悟

孙韵雯(2022级本科生)

庄胜春老师在大讲堂中说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大地上,有如此坚韧、鲜活、充满生命力的人”。我想,这不仅是《相对论》栏目的使命,也是“以人为本”在新闻业中的生动实践。在纷杂的舆论环境中,讲实话、接地气、有深度、有态度的新闻语态永远被需要。不仅是媒体人,即将迈入新闻业的青年一代也要直面挑战、有所作为,以采写出更多让时代和人民满意的报道为己任。

付姝瑜(2022级本科生)

2023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记者的行与思”,让我看到了央媒记者的行动实践,重燃了我从小的记者情怀和理想。从央视的融媒体创新来看,他们用眼睛来看、用脚步来量,用“互动式蹲点”的方式来体察舆论的温度,不仅创新了传播媒介,也回归了与人民在一起的初心。当回到宣传赛道,央媒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各种视频制作的手段,完成新赛道的跨越。这样的媒介环境让未来的媒体从业者更有信心。

王鲁芊芊(2022级本科生)

当前的媒体传播,不只是表达,也是互动,在当今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媒体发展趋势下,除了传统的网络调研、资料查找等,也涌现出“互动式蹲点”的调研方式,如在对贵州“村BA”进行进一步报道之前,央视频平台通过向网友提出问题,引发网友激烈的讨论和回答,从现象到探讨爆火背后的原因,进一步讨论未来的发展道路,这种方式有效促进了和公众的深度交流。媒体需要带着核心问题去求证,而非带着结论去印证。同时,大小屏融合也是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努力方向。大屏与小屏之间应是“反哺”的关系,大小屏交流带来的不仅有热度,还有温度。

林毅瑶(2022级本科生)

本次大讲堂的主讲人谈到新时代的新闻人应该具备的一些新闻素养。随着时代的变化,新闻的业态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新媒体“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落幕,博眼球、挑对立的新闻开始逐步招致网民的反感。流量不再是媒体的财富密码与求生之道。作为新闻生产者,我们要坚守事实、尊重读者,生产高质量的内容。

任煜(2022级本科生)

在媒体融合的当代,央视发展出自身的特色。我对“媒体应该是重理还是重情”这个话题非常有感触。央视近年来的节目和风格更加丰富、活泼且具有烟火气。央视所开设的短视频和专栏变得和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是参与社会舆论还是用网络热梗回应人民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都拉近了和民众的情感距离,媒体和年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郭静娴(2022级本科生)

在新兴技术快速迭代的信息时代,如何顺应新生代在信息摄取、传播方面的全新变化,完成全新的媒体融合是对大量传统新闻媒体传播的极大挑战。“面对媒体融合的挑战,一些新闻传播的底层规律可能更加重要,掌握这些规律的人就获得了全新的表达。”随着传播信息的成本降低,各类信息不再是从一个主体到另一个主体的单一表达,而是变成了彼此记录,一种更强调真实交互的“螺旋”表达。

杨慧晶(2022级本科生)

庄胜春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将传统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变、与新媒体的融合呈现在我们面前。新闻需要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社会“共舞”,记录着身边平凡的人与事,才能使大家感同身受。记者真切的情绪传递才是最具感染力的,也必然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刘明(2022级本科生)

在今天的观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庄胜春老师讲的媒体融合,他让我对在疫情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新闻业界为了向公众传播疫情相关知识和消息所做出的努力和创新,开拓了直播访谈、新媒体慢直播等等转型。这些媒体融合的努力和创新才让我们能及时收到相关咨询,为我们攻坚克难战胜疫情奠定了基础。这也让我知道了我们不但需要创新,还需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