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是怎样炼成的丨北师大2025 非虚构写作工作坊实录
发布日期:2025-07-13浏览次数:
7月7日至10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2025非虚构写作工作坊圆满落幕。这场为期 4 天的活动以 “探寻真实,笔触人生” 为初心,聚焦 “故事写作” 核心主题,邀请 7 位资深媒体人担任嘉宾,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及媒体行业的众多学员齐聚北京师范大学,共同探索非虚构写作中真实故事的叙事力量。
开幕当天,工作坊由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吴冬艳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发表致辞,强调了非虚构写作在当今AI时代的价值。紧接着,《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魏倩和《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李强分别从“在现场,寻找一个好故事”和“把调查作为方法”两个维度,深入阐述了非虚构写作的起点。
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主编从玉华与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主笔张月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什么是一个好故事”。从玉华提出好故事需要“波长思维”,在个体命运中照见时代图景。张月则强调非虚构写作的关键是从事件走向本质,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母题。
第三天,《人物》主笔李斐然、道琼斯通讯社财经记者黄嘉慧聚焦采访实践与写作经历,从不同维度解构了故事写作、调查报道的精髓。李斐然以“找到故事的起点”为主题,结合自身丰富的人物报道实践,详解如何捕捉那些能照见时代的选题。黄嘉慧则深入剖析了调查报道写作的实践路径。
收官之日,《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卫毅以什么是人物报道、时空中的人、文章的结构布局等主题为引,结合其代表作《白银时代——一桩连环杀人案和一座城市的往事》,深入剖析了非虚构写作的核心要素。
讲师金句
无论如何,不要无聊。——魏倩
认真,是我们改变这个世界的方式。——李强
好故事藏在大坐标里,好故事藏在根系里,好故事是呈波浪的。——从玉华
故事线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张月
这些选题的最大考验是如何理解时间。因为它们共同指向了同一个命题: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时代,在一个明暗摇曳的年代,一个人选择如何活下去?——李斐然
我相信,好的故事是能跨越文化界限的桥梁。无论是来自利物浦的绘画工人,纽约的无证移民,还是佛罗里达追逐飓风的人,他们的经历都能引起普遍共鸣,因为人性的核心是相通的。——黄嘉慧
新闻工作的每一道程序都离不开“人”,且最终目的是“人”。——卫毅
精彩瞬间
学员笔记(节选)
学员有话说(节选)
从 2021 年到 2025 年,北京师范大学非虚构写作工作坊已连续公益举办 5 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非虚构写作的价值愈发凸显,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依然能够找到那些值得被记录与呈现的真实故事,让个体的故事成为照见社会的镜子,让时代的脉搏在文字中跳动。
未来,学院将继续以之为桥连接学界与业界,让更多人在非虚构写作路上,既能扎根现实捕捉鲜活故事,亦能怀揣人文关怀传递世间温情,为非虚构创作的繁茂持续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