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首站走进北京师范大学

“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首站走进北京师范大学

发布日期:2024-11-08浏览次数:

11月7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主办的“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首站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报告会邀请了8位“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记者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分享优秀新闻工作者的采访经历和工作感悟。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红培出席报告会并致辞。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王同英、副主任赵菲、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务部、新闻传播学院等部门、院系负责人与会。报告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党委书记方增泉主持报告会。

图片1.png

孙红培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聚焦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新闻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深入一线、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用好记者的好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今年恰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十周年,学院要面向未来,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为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贡献力量。

图片2.png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主持会议

巡讲活动中8位记者先后分享了他们真实感人的新闻故事,体现了新闻工作者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赢得了与会师生的阵阵掌声。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校友、第十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农民日报报社副总编江娜以《到最近的现场去!》为题。分享了她与农民们的新闻故事,讲述了她在“仲农平”记录三农问题、为农民发声的故事,彰显了新时代记者的责任与担当。这个时代,记者的价值在哪里?她回答说,地震发生、村民惊慌的时候,村书记一句“党员干部站出来”,就能稳人心、定大局。这些伴随危险过程才能采访到的鲜活故事,需要专业记者。城市民生要保,农民正常收益也要保。农民发声渠道有限,但在菜价上涨中,如果不把原因调查清楚,就容易出现政策上的偏差,损害农民利益。这些也需要记者,特别是“三农”记者。而这些采访经历,对记者本人来说也是一笔宝贵财富,让自己的写作更有力、生命更丰富。她在报告中勉励青年新闻学子要志存高远,为新闻理想不懈努力。

图片3.jpg

来自广东广播电视台的鄢婧雯记者,她以《书写湾区“关键一横”》分享了跟踪报道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的经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作为一名年轻记者,鄢婧雯一参加工作就接手了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的跟踪报道。项目总工程师宋神友带领1.5万名建设者,用14年时间突破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的行为打动着记者。于是,接下来,记者开始一次次跟随着宋神友的脚步,多听多看多问,最终决定,用“自主创新”这条“红线”串起深中通道从无到有的14年,完成了四年半的采访报道。在这个故事里,观众们既能看到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澎湃活力,也能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干出来的。

图片4.png

新华社记者周圆讲述了《地球之南,记录变与不变》的故事。极地科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40年来,一代代记者见证了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去年11月,新华社记者周圆跟随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奔赴地球之南,记录下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雪龙2”号赤道救援、“雪龙2”号首次到访香港等多个历史性瞬间,分享在168天、3万余海里看见的“变”与“不变”。

图片5.png

人民日报社"侠客岛"编辑、第三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得主宋爽则以《十年,一座岛》为题,用三个片段讲述了“侠客岛”的创作经验,强调了专业分析和讲真话的原则。片段一讲侠客岛的选题思路,对热点事件进行冷观察、深思考;片段二围绕香港国泰航空歧视内地乘客事件,讲侠客岛在舆情引导上的理性持中、凝聚人心;片段三以本人采访两弹一星元勋和中美元首会晤为案例,讲侠客岛的深入一线、洞见真相。最后强调侠客岛的故事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探索的一角,折射了新一代媒体人在全媒体浪潮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上的责无旁贷、前赴后继。

图片6.png

广西日报社记者谌贻照结合自己丰富的记者工作经验,分享了《做老百姓喜欢的记者》,讲述了他在基层采访的经历:靠一块门板过夜的经历坚定了自己走基层做老百姓喜爱的记者的新闻信念,在田间地头辗转采访荣获中国新闻奖消息的惊喜,自己主动转型成为全媒体记者的感悟,在暴雨中靠一台手机记录感人的抢险镜头、穿越40处塌方点发回全媒体报道的惊险历程……他用自己几十年在一线的奔波切身体会告诉新闻战线的年轻人:坚持走基层、到群众中寻找感动,就能出精品。

图片7.png

辽宁省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马月讲述了《“铁蛋姑娘”返乡记》,生动而有趣呈现了报道乡村振兴的新闻实践。她讲述了“铁岭赵铁蛋”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通过种植甜掉牙地瓜增收,并带动全村4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增收130多万的故事。曾经,走出乡村是一代人逐梦的起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希望自己的后代飞出山沟,而当国家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赵铁蛋们又带着敢闯敢拼的勇气返乡创业。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就是新农活,一手抓传统生产,一手开新农业模式,年轻的新农人们从流通盘活了一方产业。

图片8.png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李颜君以《我卧底的360个小时》介绍了调查报道的真实经历,展现了一名卧底记者的酸甜苦辣,彰显了他追寻真实、开展舆论监督的不懈追求。他曾调查青蟹绑粗绳高价售卖问题,从贵阳到广西东兴,新闻播出后贵阳市场监管局行动,解放全省青蟹,不再被五花大绑,曾卧底火锅店调查地沟油,过程艰险,报道后火锅店受惩。此外,他和团队还深挖市场缺斤少两背后的秤商问题。他表示,舆论监督要问真相、问乱象、问公平。在流量时代,青年学习们要始终坚守初心,坚持为公众发声,坚信正义会如期而至。

图片9.png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记者陈旻翔以《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去现场?》讲述了自己在四川甘孜州雅江县城森林大火中的亲身经历,记录了消防救援人员的壮举。今年3月 15日,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突发森林大火,山脚下1万5千多名藏族同胞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灾情发生后,多地力量迅速驰援,构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防线。18 日,1号火场的火势基本控制后,记者随扑救小队历经4小时冲上山顶,记录下了他们引水上山勇斗火龙的故事。

图片10.png

分享结束后,全场同学反响热烈,掌声雷动。值此第25个记者节来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全体师生向优秀记者献上了祝福,以鲜花与掌声表达了对记者前辈的感谢。

图片11.png

互动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姜申教授主持。八位记者针对新闻与历史的关系、暗访过程中的挑战、焦点人物报道的平衡、极地环境下的新闻报道、情绪内化为平静力量的报道技巧、拉近与采访者距离的方法以及避免报道重复性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12.jpg

图片13.png

学生互动提问交流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汉青做了总结致辞,号召师生们向优秀记者学习,努力增强本领,勇担使命,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至此,2024年“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首站北京师范大学专场报告会圆满落幕,据悉活动还将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首都高校师生举办报告会。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