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论文投稿干货来了!《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朱春阳教授揭秘如何写出编辑眼中的好论文!

论文投稿干货来了!《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朱春阳教授揭秘如何写出编辑眼中的好论文!

发布日期:2022-03-17浏览次数:

  2022年3月8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期刊主编面对面”系列讲座第一期在云端顺利举办。本期邀请到《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春阳教授莅临讲座,他分享的题目是《一个编辑眼中的好论文》。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周敏主持。

  朱春阳老师强调,论文首先是议论文,而“议论”发于“争议”“冲突”,并以探究争议问题为目标。朱春阳老师认为,一篇好论文应该像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一诗一样,能够对“四海无闲田”与“农夫犹饿死”之间的冲突进行追问,能够体现一个核心问题,探讨冲突背后的深层动力机制。他总结,论文的合法性及根本意义在于,通过议论降低人们对某一争议问题认知的不确定性,因此论文要有一个明确的、单一的结论。

  接着,朱春阳老师分别对三个层次的研究问题进行说明。他认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这样展开:对理论与现实之间的不兼容现象进行追问,并通过论证修正既有研究的结论。

  朱春阳老师认为,要想把论文写成议论文,第一部分就要写问题的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作者论证逻辑的起点。“我的经验是,看论文首先看第一部分有没有问题的提出,如果有则说明作者有最起码的问题意识。”朱春阳老师建议,“如果是写学位论文,最好拿出一节去讨论问题的提出。”

  对研究问题的选择,朱春阳老师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是要多研究中国的问题,第二是要多研究一些新闻传播专业的问题。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本国家或本领域内至关重要的问题,否则其研究意义与价值必然是有限的,好问题应该是一剑封喉,研究设计尽可能回避“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大而全结构,从细节中把握问题的关键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最后,朱春阳老师以张洪忠、谢庆立、张磊等学者的文章进行举例说明。

  朱春阳老师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展开应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思路:(1)国际视野,要在国际层面思考本国的现象;(2)本土取向,要落脚于中国问题;(3)理论视野,要在理论的天空下观照经验,避免在经验的丛林中绕圈子;(4)经验取向,要寻求经验与理论的对话。

  接着,朱春阳老师提出了论文标题的几个标准。(1)不要使用“与”或者“和”,尽可能表达单一研究主题;(2)如果是“与”的结构,重心要落到关系结构辨析上,而不是平行的两部分结构并列;(3)要看到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突出研究的落脚点;(4)标题的关键词要便于同行检索,以便与同行建立对话关系。

  朱春阳老师认为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核心问题、文献综述、理论框架、论证过程、结论(或对策)五个部分。首先,核心问题是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第一个关注的内容,必须予以重视。其次,文献综述的主要意义在于把你的研究和既有研究之间建立起一道分水岭,进而凸显你的研究的创新所在。文献综述应体现该领域既有研究对核心问题的回应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与自身的研究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对话关系、坐标关系。朱春阳老师总结道:“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是一场专题研讨会,汇集了该领域所有顶级专家的代表性观点”。因此,核心文献是否缺失是编辑判断文献综述质量的重要标准。

  随后,朱春阳老师总结了理论的意义与价值:(1)理论有利于建立起个人研究与某一领域同行者的对话关系,帮助研究者发现尚未得到前人回应的问题;(2)理论可以用于规划文章结构的主体,形成封闭结构;(3)理论就像武器,研究有了理论支撑就是在与知识共同体共进退;(4)理论能够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讨论问题,而研究的过程就是在自己的知识地图上确定坐标的过程。针对第四点,朱春阳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做研究之前应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理论的运用方面,朱春阳老师提出以下建议:(1)理论选择要与研究的对象与问题保持一致;(2)一个好的研究的主框架通常来自于一个理论,而不是多个,正如盖大楼只能用一份图纸,而不是多份;(3)要节制地使用概念,每一个概念可能都是一个陷阱,降低出错的概率;(4)善于发现与使用作为方法论的概念;(5)注意理论的样本来源与时代背景,搞清楚理论在知识体系、演化体系中的坐标方位。

  接着,朱春阳老师分别以潘祥辉、白红义两位学者的文章为例提炼出论证的两点策略:(1)抓住一个“概念”深入讨论;(2)基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文本来讨论该领域的核心问题,实现理论的连接、现实的关照。

  另外,他指出,多数权威期刊要的是结论而不是对策,一篇论文对一个问题做出回应之后,给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就够了。当然,这一标准对学位论文或面向业界的论文仍有讨论的余地。

  最后,朱春阳老师对论文写作基本规范做出总结:“要有‘一剑封喉’的问题追求,不要使用‘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面面俱到式围殴。”

      《新闻大学》近几年基本没有刊载收录综述类文章,请问贵刊对此类文章的接收标准是什么?

  A:我们对综述类文章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单纯的会议综述、年度综述这一类不发,只发以20年为基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综述。即使是这样的综述,我们对作者资质也有要求,综述作者必须是这个研究领域的标志性、代表性人物,这样可以保证学科文献和作者研究经验之间的呼应关系,以避免单纯从文献检索出发讨论学科进展的弊端。近年来,部分青年教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仅仅通过构建关键词网络来做综述研究,对此我们并不鼓励。

  Q:目前《新闻大学》的刊出安排是否非常紧张,刊出周期大概多久?您对于想发表论文的同学有何建议?

  A:目前我们的稿件积压较多,对此我们对各位作者深感歉意。目前,我们的稿件通过率约5%左右,初步审稿结果还是比较快发出的,但是要确认稿件是否被采用,中间大概需要等待四个月左右。稿件通过之后没有特殊原因都会刊发,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对于时间充裕的研究者,我们非常欢迎大家投稿;但如果大家有时间要求的话,要尽可能慎重考虑了。当然,目前这种稿件积压的情况在未来一年内也会得到较大的缓解。

  Q:新闻传播学的论文如何保证自己的学科性,如何使其不被认为是一篇社会学或者心理学的论文?

  A:方法是开放的,理论是开放的,但关注的问题是我们新闻传播学科延续下来、长期追问的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落脚点就可以保证我们做的是我们这个领域的一个研究。但是当你被理论和方法绑架了之后,你就失去了自主性,你做的研究就属于其他学科的研究。

  Q:怎样写一篇好的文献综述?

  A:我自己做文献综述的时候,通常是通过几个维度来找文献。第一个是关键词搜索,这一步我基本只看C刊的论文。第二个是找近十年来这个领域代表性的学者的文章。第三个是通过上述核心文献的参考文献顺藤摸瓜。另外,做文献综述你会发现永无止境,所以看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止步,要抓大放小,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个相对清晰的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再回头去看文献,这样对文献的理解会更加深入,特别是对细节的把握会更好。

  本期讲座吸引了校内外二百余位新传学子和青年学者的参与,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期待“期刊主编面对面”第二期!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