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季 | AICG时代的网络隐私与安全
发布日期:2023-05-24浏览次数:
5月17日,“青春正能量 闪亮E世界”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网络文化季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刘茜老师为同学们带来《AICG时代的网络隐私与安全》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刘茜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智能互联网媒体的演变历程,解释媒体系统不再是由“人”组成的复杂系统,而是由“人与机器”共同组成。接着,刘老师通过三个网络隐私案例,引出网络隐私风险的来源分为外部(技术、结构、他人)与内部(用户)。她认为,这些网络风险一直存在,只是占主体地位的风险来源点会随着互联网媒体发展阶段的改变而改变。
刘茜老师接着介绍了理解个人在线隐私的三种理论视角,分别是计划行为视角、风险-收益视角与边界管理视角。计划行为的视角给我们的启示为加强教育,提高隐私风险保护意识和知识、呼吁社会共识。风险-收益视角给我们的启示是风险是不可控的,使用即有风险,故而应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从边界管理的视角看,隐私保护是动态的,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共同合作。
最后,刘茜老师阐释了人工智能引起的新问题,带领同学们从人机交互的视角理解隐私和安全。刘茜老师指出,人工智能具有超强的“画像识别”能力,最终每个用户在智能技术面前都已经成为“透明人”。在不经意间,他们已经被日常的网络行为形塑成某种类型的用户,并被不断强化。近年来,各式各样带有传感器和处理器的人工智能产品不断涌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极大地增强了对隐私的直接监控能力,且人工智能带来了更多的隐私获取性,使得我们原本私密的空间和信息不断受到侵蚀。
本次讲座的听众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互动,积极地提出疑问,得到刘茜老师的耐心解答,收获颇丰,后续的网络文化季系列活动讲座也期待大家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