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新闻动态» 新传头条» 记者节特别活动丨守正与破局:数字时代主流媒体的内容创新和效能升级

记者节特别活动丨守正与破局:数字时代主流媒体的内容创新和效能升级

发布日期:2025-11-09浏览次数:

11月8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记者节特别活动圆桌会谈在新五维空间虚拟演播厅举办。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祁雪晶与来自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的三位青年媒体人进行深入谈话。

微信图片_2025-11-09_154552_418.png

祁雪晶老师提及数字时代的传统媒体应该怎样在内容和流量之间寻求平衡的话题,青年媒体人林焕新提到,她所在的中国教育报基于此做出了很多转型的尝试。从以往各部门单兵作战到现在的团队协作,他们以教育领域为切入点,寻找用户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以短视频的形式在各大传播平台上发布,获得了较高的阅读量和点击量。把热门的议题叠加在传统优势上,是他们不断在内容、形式、机制方面进行的转型探索。

微信图片_2025-11-09_154603_095.png

青年媒体人余冰玥分享了他们做内容报道时的具体思路:首先要选择大家会关注的日常话题,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样才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其次要结合不同的形式呈现热门议题,如短视频、漫画等,在文本中融入一些有网感的表示。她强调好的记者要起到连接专业内容和普通大众的桥梁作用,体现“翻译器”的功能。

微信图片_2025-11-09_154608_482.png

青年媒体人杨子仪谈到,鉴于现在许多老百姓都能在第一时间抵达新闻现场并发起直播或拍摄短视频这一特点,主流媒体就应该发挥并利用其天然的优势和立身之本,即很多大场面只有主流媒体才能进行现场报道。此时,主流媒体就一定要做出有视角的报道,比如向老百姓展现大型活动的幕后筹备来让宣传更加丰富,做一些接地气、有“活人感”的选题,进一步发现老百姓真正想看的内容。

会谈中,祁雪晶老师与三位嘉宾针对AI与媒体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对于AI是怎么赋能记者的工作流程这个问题,余冰玥提到中国青年报强调要全面投身于主流媒体的系统化变革。媒体流程中,最大的转变是引入了AI的支持,AI能够拓展思考维度、减少烦琐劳动、降低工作时间和劳动力成本。但在整理录音时使用AI智能优化做出来的内容很多都过于“添油加醋”,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因此目前来看AI并不完善,但媒体不能因此拒绝数字时代的浪潮,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

关于AI替代记者岗位的这一观点,余冰玥认为AI在不断地发展,可能会取代媒体工作中相对简单的工作,如录音整理、速记归纳、资料采集等,但是记者需要做的实地访谈、深度报道等方面,AI是无法完成的。她还强调,我们和AI并不是对抗关系,我们应利用AI工作更加便捷,让媒体发展得更好。

杨子仪也谈到了电视台的播音员其实很容易被AI替代。现在央视新闻、大象新闻等已经使用虚拟主播进行新闻报道,其效果甚至与真人主播几乎没有区别。虽然AI可以让我们的创意性想法落地,但是AI毕竟是一个工具,我们在写新闻评论和亮出媒体最重要的观点时,仍然十分需要媒体人的经验和能力。

余冰玥谈到了其所在的中青报十分拥抱AI,他们做了很多人机协同的尝试。在面对AI的反应上,有一部分人特别积极主动地想使用AI,而另一部分会觉得AI生成的内容与我为它付出的精力并不匹配,认为它在新闻内容报道方面没有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在这种投入和产出不对等的情况下,部分记者选择不使用AI。她认为,在AI时代下,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完全与AI断交,主流媒体都会尝试使用AI,但AI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真实性方面会带来许多挑战。

祁雪晶老师指出,不管怎么变革,内容始终是王道。林焕新也认为,一篇报道经过记者深度地思考,提取出最精华最直接的内容再呈现给读者,是AI无法做到的。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观众问到现在的主流媒体是否需要一个“全能”的记者。杨子仪直言,越能干就越强,记者不应只具备一方面的能力。林焕新也认为,越“全能”就会拥有越多报道的机会。她还补充道,不同的新闻场景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不管媒介形式怎么变化,永远不要忽略文字和画面的力量,这是最本质的东西。

在最后的赠言环节,余冰玥真诚地说道,现在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需要同时具备多种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一个开放的思维,不要有惧怕心理,不管是什么浪潮涌来,都能借助它充实自己的本领。林焕新赠言:“去拥抱,去尝试,去超越。”杨子仪也分享了她的两个建议。她建议还在学校的师弟师妹利用充足的准备时间多看书,尽可能学习一些新媒体技能。她还希望师弟师妹可以在大学这个人生最幸福,有很多老师、专家环绕的时候,把自己活成一个丰富的、有特色的人。

祁雪晶老师最后总结道,我们一定要保持对新闻的初心。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新闻永恒的力量是不变的,我们要用那一颗求真求实的心去不断探索,同时也要积极开放地拥抱当前的时代,把握时机,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微信图片_2025-11-09_154626_191.png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