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新闻动态» 新传头条» 知常明变,守正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召开AI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

知常明变,守正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召开AI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06-15浏览次数:

2023年6月11日,“AI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第一会议室举行(下面排序按照会议发言顺序)。

微信图片_20230615132953.png

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主持。主要围绕两个议题展开:一是AI时代背景下,师范院校之间如何加强联沟通协作,深度开展学术合作。二是师范院校如何互促共进,使得理论成果快速落地,更好助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028.png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韵公表示,参与第八届中国VR AR创作大赛启动仪式收获颇丰,这与被邀请企业的技术研发程度以及地域差异有关。当今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VR、AR、MR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进步也会引发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但总体上,业界比学界走得快。希望北京师范大学利用自身的平台和区位优势,多组织学习交流,吸引越来越多师范院校师生参与进来。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106.png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指出,过去出现的技术只对某个领域、某些方面产生影响,但元宇宙和AIGC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系统换轨式的发展,这对于教育的逻辑、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研究都产生了断裂式的影响。即便是在现在国内最强的学术平台,它们培养的人才面对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高等院校应该创造更多的方式来促进彼此协同、共同发展,尽力达到1+1>2的效果,尤其是师范院校联盟,可以打造一种新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模式,来适应当下发展形势的需要。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134.png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表示,我们召开这样一个研讨会,旨在建立一个师范院校的协作共同体,将之做实做好,同时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的优势,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立足于新媒体,面向前沿课题,在今年连续举办了4次关于Chat GPT及大语言模型的专题研讨会,关注人工智能对传播学科的挑战与机遇,也希望各位老师、院长今后更多地关心和支持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同心共力推动我们的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209.png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栋表示,AI时代对老师的要求还需要不断调整、高校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还需要重新测试。我们传统的新闻传播学院偏重于社会的基础理论,在技术这一块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从技术层面来说,技术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体量有关系,如何形成学生、老师和业界三方面的有效互动,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237.png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秀云基于当前技术更新速度飞快的现实提出,新闻传播学如何面对技术创新的挑战?老师作为讲授者如何来迎接挑战?新闻传播学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迎接这个技术革新?是要适应技术、跟跑技术,还是在技术之外学些什么、教些什么来更好地迎接技术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312.png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马梅表示,全媒体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作品,尤其是爆款的好作品往往是短视频和融合创新作品,一定是思想、技术与艺术三者完美融合的作品。这就要求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要同时培养学生这三者的素质能力。同时要有相应的教师和课程,教师要对最新技术有了解,这就要求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要有文、理、工、艺融通的师资。北师大的活动引进了业界最新最强的技术团队,打通了学界业界,打破了传统教师对于技术的隔膜,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拓展视野,进而增加学习和改变的动力与行动。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345.png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孟伟认为,现在爆火的ChatGPT的原生模型就是 TransformerTransformer在任何领域都可以去训练模型,不一定非要借由专业团队。这提示我们只要找对应用环境,针对传播学或者新闻学的具体应用领域,其实很多开源模型都可以帮成为原生工具,然后再植入到我们的课程。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423.png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院长卿志军提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怎样进行调整?目前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影视表演、影视编导专业等等。那么,每个专业内在的核心是什么?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来说,专业中最核心的部分到底怎么来定位?今年广播电视行业整体下滑得很严重,整个形势很紧张。那么新闻传播学如何把各个专业规划好?这需要去优化专业结构,未来做出一些调整。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450.png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庄曦就议题提出,我们应该关注智能背后的基础性逻辑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其中包含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差异等问题。技术的前沿与哲思的发展如何融合?当下学界能够带给业界什么?这些都是未来值得重点讨论的部分。AI时代,师范院校如何在新闻传播学教与研中做出特色,产学研用创融通的培养模式是重要的探索方向。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522.png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表示,新传专业的师生均需要思考如何将过往的学科背景和技术结合,当然,也要避免技术决定论式的思考和解读。因为我们是可以有主动的权利选择和使用技术。此外,她表示成立师范联盟可以建立虚拟教研室共同探讨如何培养本硕博不同层次的学生。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553.png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谢宗贵表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考虑新技术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样的人不会被新技术取代?落脚于具体的教学科研过程,我们要跟踪前沿技术,形成新技术思维,同时要不断调适未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核心素养、核心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内涵,增加认知科学与审美教育的权重,使所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与时代和社会需要相匹配。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633.png

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夏维波认为,新闻传播学科具有未完成性,随着技术世界和人类世界而变,是开放的园地。AI等新技术是各专业的公器,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学院专器,新闻传播专业必须在AI时代经营自己的园地。主要体现在六个统一:一是建构前沿场景与创造未来场景的统一;二是批判性和应用性两种AI知识视角的统一;三是处理能力和非处理能力的统一;四是技术创新、内容创新、价值创新能力的统一;五是批判性思维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六是跨域整合的能力与领域专长的统一。

微信图片_20230615133706.png

最后,张洪忠院长作总结发言。他谈到,与会嘉宾的意见和建议极具前瞻性,通过思维碰撞和交流使大家都备受启发。他还提到下一步的计划:一是聚焦开放,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欢迎各师范院校、兄弟院校师生走访学习;二是聚焦共享,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努力做好线上线下的活动共享,构建教研共同体;三是聚焦贯通,努力打通学界和业界,以在教育博览会举办VR大赛颁奖典礼等形式,实现跨界融合。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