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新闻动态» 新传头条» 第九届传媒公信力论坛在北师大珠海校区举办

第九届传媒公信力论坛在北师大珠海校区举办

发布日期:2024-04-25浏览次数:

2024年4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国际新闻界》以及广州大学数字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传媒公信力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会以“智能传播时代的社会信任”为主题,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研讨对话。

11.jpg

主旨发言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热烈欢迎与会嘉宾莅临南国北师。他指出,AIGC时代已至,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信息传播,特别是大语言模型(LLM)崛起,标志着智能传播时代的来临。本次论坛特以“智能传播时代的社会信任”为主题,旨在探讨智能传播对社会信任的挑战与机遇。张洪忠期待专家学者们深入研讨,共同关注当前传媒公信力的几个关键词:互联网、人工智能、社会与信任。

12.jpg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黄煜教授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金兼斌教授,分别就六位专家的报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就报告中提出的观点、方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主旨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晔教授和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邹军教授共同主持。

点评人:黄煜教授、金兼斌教授

主持人:吴晔教授、邹军教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教授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驱动的虚假信息:现在与未来”的精彩报告。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操纵性内容已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同时人工智能增强的虚假信息操作正对互联网构成一种存在性的威胁。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同样为我们提供了重构虚假信息的可能性。他认为,可以从问责分配、优质信息的推广以及网络素养的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17.jpg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晓静教授以“解读大模型时代的人机信任”为主题进行分享。她深入剖析了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如何重塑个体的信息行为,进而改变了社会信任的格局。李晓静特别关注了人类对AI和技术的信任是如何形成的,并探讨了其中的层级与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机信任阶级模型,从三个层面深入解析了人机信任,为我们理解这一复杂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18.jpg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陈安繁教授带来了“组织危机与在线联结行动的正当性议题”的研究分享。他通过构建模型,深入探讨了不同正当性来源与网民针对企业失范行为的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从组织视角到公民视角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陈安繁强调,在关注组织正当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线行动正当性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中国语境下,如何平衡组织的禀赋、组织正当性与行动正当性,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9.jpg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刘海龙教授以“算法信任与算法巫术”为主题进行了深刻探讨。他引用了欧洲人类学家的观点,指出原始人类的“互渗率”思维在现代思维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有时甚至超越科学话语。刘海龙教授强调,科学思维与原始思维并非对立,而是适应环境的不同知识中介。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技术的“原始思维”与“巫术”应运而生,为使用者带来心理上的确定性和安全感。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依赖算法的职业用户,都在与算法互动中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分享与交流,形成关于算法的现实世界,它们并非纯粹原始思维,而是融合了抽象与逻辑思维,展现出独特的混杂状态。

20.jpg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于思教授深入探讨了“作为群体心理和网络演化机制的审查嫉妒:概念辨析与实证议程”这一主题。审查嫉妒,这一源自大众传播时代的概念,在社交媒介场景中展现出了新的面貌。然而,如何准确界定这一新情境下的审查嫉妒,以及它与相关概念的因果联系,仍需要基础性的概念辨析、理论资源的系统梳理,以及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深入细化和实证检验。针对这一挑战,刘于思提出了审查嫉妒演化的四种可能性,且进一步展望了审查嫉妒的未来研究议程。

21.jpg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闵勇教授以“智能媒体中的可信传播效果研究方法”作主题分享。他提出,当前智能媒体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数据失真、方法失能以及结果失效等问题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闵勇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社交机器人作为智能传感器的思路,通过构建动态画像和固定画像,有效地建立了“领域-信息-用户”之间的关联。闵勇进一步分享了相关的应用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为我们在智能媒体时代开展可信传播效果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分论坛环节

分论坛以“人工智能、技术信任与社交媒体影响”及“信息、私隐与媒体使用”两大核心议题为聚焦点,特邀22组业内专家、青年学者进行精彩分享。在各位报告人的陈述过程中,黄煜教授、何苑副教授、刘海龙教授、陈安繁助理教授、金兼斌教授、闵勇教授、邹军教授以及刘肖凡助理教授、赵蓓副教授等学者均给予了深入细致的点评与指导,为报告的完善与深化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25.jpg

本次论坛专家学者聚焦智能传播时代的社会信任话题,带来了精彩的主题分享和深入点评,一天的讨论展现了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观点的头脑风暴引发诸多新的思考。

23.jpg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