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科创教育与拔尖人才培养论坛”成功举办,聚焦项目实践与人才成长路径
发布日期:2025-06-05浏览次数:
2025年5月29日下午,作为“2025数智赋能 科创未来”第四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智科创教育与拔尖人才培养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祁雪晶主持,聚焦于项目式学习、人工智能应用与青少年科学教育实践,邀请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基础教育一线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智时代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祁雪晶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副教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竞赛部部长蔡月日以《从兴趣到热爱: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项目式人才培养实践》为题,分享了机器人竞赛在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科创教育存在跨学科融合不足等痛点,分析了拔尖人才培养目标与规律,介绍 了CURC 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赛事为载体,通过项目全流程实践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赛事成效显著,未来将推动赛事创新与大中小学贯通等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副教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竞赛部部长蔡月日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工程中心主任李朱峰则带来了《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及数字化科学创新实践探索》的报告,围绕实践落地与资源整合两大核心,提出通过技术工具简化、跨学科课程设计及校企合作,破解科学与工程教育的痛点。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从兴趣激发到工程实践的完整链条,为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同时强调教育公平,通过云端平台与模块化工具降低区域资源差异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工程中心主任李朱峰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AI与未来媒体大赛秘书长刘淼以《数智时代传播工程教育体系探索》为主题,提出以赛事为抓手、以技术为驱动的传播工程教育模式,培养适应数智时代的复合型传播人才。不仅回应了技术变革对文科教育的挑战,也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例如通过 VR 记录文化遗产、AI 解决社会问题(如老年关怀、校园安全)。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AI与未来媒体大赛秘书长刘淼
青少年科学与工程创新实践成果展示活动执行主任杨斌在其报告《青少年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区域建构与实践》中,分享了以区域资源整合为核心,通过政策解读、生态建构、活动设计三重维度,提出了科学与工程教育在地方层面的落地策略。其创新点在于将脑科学、AI 技术与教育评价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化。通过大中小贯通与政企学联动为青少年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区域化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
青少年科学与工程创新实践成果展示活动执行主任杨斌
在圆桌论坛环节,论坛以“青少年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由祁雪晶主持。来自北京市多所中小学的教育管理者与一线教师代表——北京中学副校长周端焱、于敏科技中学党委书记邓友山、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中学校长毛金龙、北京八十中科教办公室主任赵胜楠、钱学森中学科创中心主任张旭刚、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中心主任刘方方、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正高级教师李永恒——就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实际需求与未来趋势展开深入讨论。
青少年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科学教育的本质是激发问题意识与探索精神,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方式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具有持续性、系统性和地方特色的青少年科创教育生态体系。
本场论坛聚焦实践、回应现实,展示了“科学+工程+教育”融合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阶段成果与未来方向。作为大会的重要板块,论坛为推动科创教育纵深发展、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搭建了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