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京师新传暑期国际工作坊(第六期) | “AGI时代的传播新生态与学术新范式”招生通告(1号通知)

京师新传暑期国际工作坊(第六期) | “AGI时代的传播新生态与学术新范式”招生通告(1号通知)

发布日期:2023-05-25浏览次数: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评级(THE)和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国内传媒学前列。该学院的“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率先在国内开展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目前拥有脑电仪、眼动仪、多导生理记录仪、虚拟眼动、行为观察、沙盘推演等多种前沿实验设备与研究手段。近五年承担了教育部和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研究,在高水平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在认知神经传播学、计算传播学、传播行为经济学等前沿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为服务国内外新闻传播学前沿研究需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即将启动 AGI时代的传播新生态与学术新范式”暑期国际工作坊。凝聚国内外新闻传播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经济学及其他学科领域内对交叉学科有浓厚兴趣的高水平研究者,运用创新的研究范式与前沿的研究方法,开展认知神经传播、计算传播、传播行为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引领学术潮流,创新研究思路,开辟跨学科对话场域,推进中国交叉学科学术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01 举办时间

2023625日至629


02 举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03 举办形式

线下


04 项目特色

采取“教授主讲+学员汇报”相结合模式,同时开展“1+1合作研究”,由相关专业教师深度指导工作坊学员合作完成研究。


05 招生对象

国内外对认知神经传播学、计算传播学、传播行为经济及通用大模型等交叉学科研究感兴趣且年龄不超过35岁(含35岁)的优秀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


06 招生形式


个人自愿报名,工作坊学术委员会遴选。

报名需提交:

1.个人简历一份;

2. 按照工作坊主题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论文摘要。

工作坊论文主题列表如下:

·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新技术研究

·人机传播的效果研究

·通用大模型在传播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对当前传播研究的影响

·元宇宙中的信息感知和人际互动

·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及相关研究

·计算广告效果测量与消费习惯

·传播行为经济研究

·智能媒介产品与用户体验

·媒介化与可供性

·虚拟偶像及其相关研究

·社交机器人的个体识别和情感传递

·其他认知神经科学、 人工智能科学与传播学交叉学科的主题


07 招生规模

正式学员30人左右,同时设置适量旁听席。


08 工作坊成果要求

依据工作坊讨论与指导所撰写的论文在发表时应标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资助”。


09 费用政策


本工作坊不收取任何费用。

全程参与工作坊并顺利完成工作坊各项任务的学员将获得结业证。

工作坊参与成员需符合北京师范大学的防疫政策。


10 报名方式

提交材料至邮箱:bnujcworkshop@126.com


11 截止时间

报名日期截至202368

项目联系人:杨老师

bnujcworkshop@126.com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23-5-25


【部分拟邀请授课专家】


喻国明

1.jpg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社会兼职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传媒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网络舆情监测、大数据挖掘、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学等方面。


祝建华

2.jpg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教授、互联网挖掘实验室创办人,国际传播学会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先后任教于上海复旦大学、美国康奈迪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主要研究兴趣:互联网的使用与效果、媒体管理信息化、传播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等。曾在研究美国媒体议程设置中创立了“零和游戏理论”、在研究互联网的扩散与使用时提出了“数码沟指数”、“权衡需求理论”等。先后在Public Opinion QuarterlyJournal of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Research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Political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SSCI期刊及学术专著、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英文论文百余篇。


毕彦超

3.jpg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教授。于2006年获哈佛大学心理学系脑、认知、行为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青年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北脑学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获Sackler Scholars Programme in Psychobiology奖、美国心理科学学会新星奖。担任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


刘伟

4.jpg

博士,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用户体验(UX)硕士方向负责人,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理事。自2004年以来积极推动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的科研与教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用户体验硕士课程体系,促成了国内外高校和校企之间的多次合作。他拥有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研究博士学位,为该方向来自中国的第一人。


姚正宇(Mike Yao

5.jpg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媒体学院教授,兼聘 Gies商学院教授,Charles H. Sandage广告系主任,传播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line 尖端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及贝克曼尖端科技研究所(Beckm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研究员。他现任《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副主编以及多本知名SSCI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他2006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获得心理学、电影学双学士及传播学博士。在加入伊利诺伊大学之前,他在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任教9年,并负责其线上行为及眼动研究实验室,也曾为PARCGoogle等多个国际性企业及机构在教育科技、网络管制、大数据挖掘等项目做研究顾问。


刘佳莹

6.jpg

佐治亚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健康传播、社会心理、媒介效果、计算社会科学方法、认知神经科学和眼动仪研究等。她的研究兴趣在于理解风险社会决策、传播如何促进理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她的文章在传播学、公共健康和心理学的主要期刊发表,如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Health Communication等。担任Health Communication副主编。近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五年100万美元资助。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