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手记】王一峰:在波士顿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布日期:2021-04-25浏览次数: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我很荣幸参加了今年暑假塔夫茨大学的暑期游学交流项目。这四十天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的一点点思考。
教学课程
虽然塔夫茨大学媒体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我们在前两年的课程中都已经学习过,但中美不同的授课方式就像两面镜子,促使我们审视并反思过往所学。在我看来,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课程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向我们展示这门学科庞杂交织的理论,培养我们广博的视野和提纲挈领的能力;而塔夫茨大学的暑期媒体课程则着力于这门学科在实践层次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健康传播和广告。令人欣喜的是,班内学生较少,再加上美国更注重课堂交流的授课方式,我们在课堂上有了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漫谈式的课堂交流并未脱离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而且往往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观点和看法。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授课方式,个人认为非常适合创新思维的培养。当然,国内大学存在班级容量大以及中国学生性格普遍内敛等客观因素,这种漫谈式教学或许难以实现。
同时不难看出,美国和中国的传播生态和传播体系截然不同,这确实受各自历史国情的影响。但历史和国情皆由许许多多动态的因素组成,所以在我看来探究新闻传播与其背后这些诸多因素的联系尤为重要。否则如果时时以“国情”二字一言以蔽之,实在有“枉为科学”之嫌了。
我眼中的波士顿
这是我第一次去美国,也是我第一次造访西方国家。此次游学我们主要在波士顿停留,波士顿知名大学云集,当地居民似乎也以中产阶级及以上群体居多,精英氛围较浓厚。塔夫茨大学周边的居民区坐落着形态各异的二层小型别墅,家家门口有一方窄窄的庭院,种着各式花草。修剪成心形的灌木、摆在门廊的摇椅、红蓝相间的国庆日彩灯……即使很少见到房子的主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装点也让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平添情趣。但匆匆一瞥中也不难窥见同样存在与波士顿的贫富差距:洛根机场附近有一片连绵的土色二层楼房,大多破旧,楼层外盘桓着通往不同窗口的楼梯,窗前悬起的晾衣绳交叉错落,俨然是类似贫民窟的所在,和北京南站旁边的棚户区有一拼。
“美国人口集中城市发生枪击事件”几乎算是央视新闻最后10分钟的常客,因此去美国前我还曾惴惴不安,总觉得美国治安非常不好。然而事实上,波士顿比我想象中要宁静祥和得多,而且无论在治安上还是在公共管理上都比北京好很多。我平时去超市短短一段路上经常听到巡逻警车就在附近,安全感爆棚。波士顿街道干净整洁,一眼望去,没有一家门前有多余的东西侵占公共空间。家家门前都规规矩矩站着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学校的教室和宿舍内的垃圾桶也区分纸类垃圾和塑料垃圾,这让我不得不叹服美国“垃圾分类”意识贯彻之彻底。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波士顿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这不仅是官方营造出来的,也有公众的参与。官方营造以艺术博物馆为主。虽然波士顿的MFA博物馆虽然完全无法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媲美,但也足以令人震撼了。过去二十年里,我只参观过国内的诸多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无论规格或是主题,始终围绕我国历史文明。在MFA,我第一次见到了以展现世界文明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这里,每个大洲、每个曾盛极一时的文明都留下了各自在艺术上的版图、划在时间上的刻线。过去,那些“被西方列强掠夺”的珍奇古玩被提起时,每每要以对“侵略者”、“强盗”的愤恨不平作结。然而当我真正看到摆在中国展区的八旗骑兵头盔时,却完全不是这样想了:看到中国展区内有不少比故宫博物院展品还珍稀的物件,难免有些心酸肉痛。但当我跳出中国展区,回望整个博物馆珍藏就不免感叹,再珍惜的物件浇筑了再多匠人的心血熏染了再磅礴的时代气象,在人类千万年演变历程中都不过如恒河中细微的沙粒。似乎在这里,没有是谁的,没有该归谁,这些人类历史中的精粹哪一件拿出来都能保一家人富贵无极,令一国人引以为傲,但把这一件件凝聚起来,也不过刚好给时间做了注脚。
从民众参与的角度看,波士顿是我去过的城市中民间艺术氛围最好的。这所谓“最好”不在于当地民众创造出了多灿烂的文化作品,而在于民众普遍对当下的艺术成果充满了好奇和关注。我们在波士顿的40多天里,当地就举办了两次“艺术品集市”。许多当地居民把自己做的艺术品拿出来摆摊儿卖,这些艺术品或许并不精致,但都包含了非常有意思的创意和想法。“艺术集市”中也有专业艺术家门的作品陈列室和工作室,但这又与798艺术展不同。798艺术展往往以陈列艺术品为主,而且展厅相对较大。可想而知,也只有有相当名气和财力的艺术家能租得起了,这样“大气”、“昂贵”的展厅里常常少有艺术家本人坐镇,所以多用作“展示”。但波士顿“艺术集市”中的艺术家工作室相对窄小,每一个小隔间里都摆放着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丰富许多。屋内陈设比较紧凑,艺术家在屋内一角静静地创作,偶尔与观者交谈几句,气氛随意轻松许多,观者个人的参与度也更高些。
波士顿人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平和的,很少听到有人在街上大呼小叫,与人发生肢体接触时也总是先礼貌地道一声“Sorry!”所有车辆都主动避让行人,这样的“礼遇”让我习惯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适应。国庆日当天,查尔斯河两岸挤满了来看节日礼花的人,然而礼花却迟迟没有开始。两个多小时漫长的等待中,河边既无骚动也没有怨声载道,大家要么安静地玩手机,要么和一起来的朋友谈笑游戏。最终礼花点亮天际时,人群中也只有惊呼声没有推搡。这实在让我感叹波士顿人民脾气实在太好了!
最后感谢一位在波士顿一直帮助我的朋友。他是在塔夫茨大学旁边bfresh超市里工作的黑人大叔。大叔人真的超好,每次在超市遇到我们都很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每次看我们结完账都要过来帮忙装包。他如果看到买了牛奶水果,会很麻利地把俩纸袋垫一起装,很结实。虽然波士顿服务态度普遍好,但每次道完谢后他那句“Have a good day!”总让人觉得格外暖。有一次我一个人去bfresh,他帮我装完东西问我叫什么名字,慢热如我瞬间懵逼,告诉他之后出于礼貌念了他工牌上的名字(但我居然没记住我真是太过分了)他跟我讲“You are my friend. I will remember you.”果然下次见面他就发音准确地叫出了我的名字。离开bfresh,持续懵逼一路后终于得出结论:他是天使。我临走前特意去了趟bfresh,结果他恰好不在,没能当面跟他说“You are my friend. I will remember you.”很遗憾。真心祝愿他平安喜乐,真心生活温暖世界的人都值得格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