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 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大讲堂 » 获奖团队采访②|基于VR的“京师红迹”沉浸式体验系统

获奖团队采访②|基于VR的“京师红迹”沉浸式体验系统

发布日期:2023-03-31浏览次数:

首届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创新创意大赛组委会采访了获得三等奖的团队负责人刘嘉琪同学,她与我们分享了有关“基于VR的‘京师红迹’沉浸式体验系统”企划的构思与实践。

640.png

Q:企划的灵感来自于哪里?为什么选这个题目?

A:在校园里行走时会留意到学校有很多优秀的红色资源,但从没有人将这些资源虚拟化,而实地观赏对空间时间有严格要求,导致这些优秀校史文化传播率不高。我们开创性地提出了虚拟展馆这一设想,并将它实现出来。当下也是师大120周年校庆之际,选择这一主题希望可以推动校史文化的传播,以更趣味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北师大悠久的历史底蕴。之后也可以带着这个系统走向更多中小学,帮助孩子们以更有趣的形式学习历史,同时,对我校进行宣传。放眼市场来讲,现在博物馆等地使用的VR+历史的系统交互性很低,甚至仅限于定点漫游,也就是体验者不可以走动,我们在展馆中加入自主和跳转漫游,体验者可以走动、从不同角度和距离观察,并加入音视频交互,穿越等环节,这些对标当下其他投入使用的虚拟展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Q:企划的实际应用和理论意义是?

A:我们在初期设计项目时就希望可以参与120周年校庆,完成过程中也一直在关注校庆进度,在项目完成后,正值校庆宣传阶段,便开始和校庆宣传组工作人员说明合作意愿,邀请宣讲团的成员来到实验室进行体验,达成合作意向后,共同开展了宣传活动,但因为疫情的原因,目前相关活动暂停开展,后续还会有合作。另外,我们与学校红十字会合作,商讨将该系统应用于红会举办的支教活动。

整个作品建构了实时化相对定位漫游与跳转漫游结合的自主漫游体系,有效解决传统VR体验中长距离移动的眩晕问题,完成多项模型高真实度再现,实现红迹虚拟化。基于红色教育的需求,结合VR技术,以多重交互实现多维度知识扩展,活化历史知识、构筑沉浸式系统,将“京师红迹”虚拟展馆这一开创性设想变为现实,助力校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传承。我们希望系统可以应用于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人群,有效激发更广大群众对红色学习的兴致。本项目创业转化的思路是,将其推广给学校、博物馆、红色旅游基地等具有较强宣传能力的对象,并及时收集用户反馈,不断完善系统。

Q:企划过程中是如何协同来自不同学科的团队成员的?成员间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是怎么调节的?

A:我们的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人工智能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虽然两个学科相差较大,但很少出现成员间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主要是我们在企划初期就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人工智能专业的同学主要负责技术上的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新传的同学负责撰写文稿、视频剪辑,进行一些宣传工作以及后期的汇报展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专业的同学是完全独立的,很多作品中的细节都是大家一起商讨完成的,新传的同学也参与到了技术工作中,可以说是实现了两个学科的融合,各自发挥所长。

Q: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具体的难题?又是怎么样去解决的呢?

A:VR体验中的传统漫游方式会容易让体验者出现眩晕的情况,这是由于视野中景象“连续性”变化,这样眼睛认为我们在晕动,而身体感受到我们处于静止,就会容易出现眩晕。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跳转漫游”的方式,这是“点对点”的瞬移,不存在连续的、高速的平移,于是不容易出现眩晕。更新完成后,我们开展二轮对比评估实验,结果显示,系统改进前后晕眩综合因子评分分别为3.8和1.47,这说明我们的改进十分有效的降低了体验的眩晕感,这也是我们项目的创新点之一。

Q:辅导老师是怎么样帮助你们的团队的?

A:在一开始的指导中,老师和我们对项目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我们的小组分工提出建议。在参赛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些技术上的困难都会寻求老师的帮助,胡晓雁老师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指导我们,很有耐心很细致的分析问题,不断给予我们鼓励和信心。最后在比赛的尾声,老师对整个比赛和作品做出了概括性的总结,同时对我们的本科及未来的学业生涯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激励着我们要继续创新和挑战。

Q:从这个参赛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A:大赛作品的完成过程是十分完整和有始有终的,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从商讨立项到最后作品完成的艰辛和成就感。从立项开始项目组成员一边学习各种建模软件和unity的操作,一边建模以及设计搭建虚拟场景,完成了音视频交互、穿越,并开展了一轮评估实验,之后用三个月的时间一边研究系统防眩晕机制的更新,一边撰写论文。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充实,看着作品一点一点完善,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大赛让我们人工智能学院的同学和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合作,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指导老师们的帮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学者的魅力,让我对于科研创新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

Q:作品今后的去向是怎么样的?是否会进一步改进作品,用于市场?

A:我们现在正与红十字会的支教成员一起进行行前筹备;另外讨论系统的进一步升级,目前我们正在骆岩林老师、胡晓雁老师、教育学部陈英和老师、心理学部蔡苏老师三位老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认知水平的体验者对应的体验内容。另外就是增设更多场景,比如刘和珍君演讲,鲁迅先生演讲等场景,提升体验过程的历史氛围感。目前,项目组正在将“京师红迹”扩充为“青年红迹”,将北京更多红迹加入到系统中,并针对体验者年龄段、认知水平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体验内容,构筑更丰富、更科学的历史教育系统。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与其他中小学的合作试点,初步计划从支教及北师大合作的中学开始,在试点过程中收集更多用户反馈,对系统加以完善。

Q:是否会参与第二次“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创新创意大赛”?

A: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创新创意大赛陪我走过大二和大三,最后能从大量优秀创新创意作品中获得三等奖真的很荣幸,再次感谢大赛组委会和各位指导老师和专家,在未来研究生的生活中,我也会再次尝试打磨出新的作品,也希望能够再次参加未来的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