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 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大讲堂 » “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大讲堂”第18讲 | 好玩儿的人工智能创作

“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大讲堂”第18讲 | 好玩儿的人工智能创作

发布日期:2020-11-30浏览次数:

  11月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微软、封面新闻合作主办,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室、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承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大讲堂”第十八讲在京师大厦9308开讲。本次讲堂由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和微软小冰首席科学家的宋睿华老师为我们介绍AI算法下的人工智能创作,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洪忠教授主持讲座。

 

 

  人工智能创作:人类想象力的另一种呈现

  宋老师在开篇提出了四个问题:人工智能可以创作诗歌么?可以创作比喻么?可以创作台词么?可以制作故事板么?通过这四个问题,老师带领我们逐步揭开人工智能创作的面纱。

  在诗歌创作方面,宋睿华老师及其团队通过提供图片来让计算机捕捉图片中的关键元素,再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拟人类的阅读行为,从大量的诗词作品中学习到诗歌的语言模型甚至风格,从而可以从关键元素扩展出一个句子,进而关照句子之间的关联性生成短诗。在比喻创作时,人工智能通过寻找抽象和具象的词,并且找到二者之间相近的特性来组成简单的比喻句。而台词的创作,则更多地需要人的参与,先由人提供故事梗概,人工智能再根据故事梗概提供相应的短对话。故事模板的创作方面,更多地仿照了人的认知过程,人工智能根据故事来从网络上搜取图片获得“经验”,然后续写故事。

  人工智能创作:对于短板的思考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了在创作领域的探索,但是还远没有到达可以与人类创作水平相等的程度。宋睿华老师也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创作方面的短板:AI没有目标和动机、控制与创造方面的问题、自我评价困难。这些仍是人工智能创作目前面临的困境和思索。

  人工智能创作:当下与未来

  通过宋睿华老师的精彩演讲,我们得以了解人工智能创作的根本原因在于算法,通过编写模拟人类认知与输出过程的算法来使人工智能创作成为可能,看到了人工智能创作出的诗词、台词、故事与插画,揭开了人工智能创作的面纱。但是,在感叹于人工智能创作神奇之处的同时,我们仍需认识到,受限于AI自身并不具备主观能动性,人工智能在创作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与不足,人工智能创作的发展仍然道阻且长,需要广大从业者群策群力,共同为人工智能创作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