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人才培养» 学术硕士培养» 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1-04-25浏览次数: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

一级学科: 新闻传播学 (代码: 0503 )

本专业具有 硕士 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当代媒介发展趋势、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掌握最新传播理论以及实际技能的专门人才,满足各类媒体、传播机构、研究单位、学校教育等单位的职业需求。注重对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研究论文。学生在熟练掌握传统经典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云平台等先进技术,从事媒介传播实践的理论研究。熟练掌握和应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1 传播学 媒介影响与社会发展、新媒体与数字传播、媒介文化与媒体融合
2 新闻学 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业务专题研究、数字出版与媒介素养三、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最低学分:37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政治、外语

9学分

方法课1门(文/理)

学位基础课

1、传播研究方法(2学分)

2、中外新闻传播史(2学分)

3、新闻传播理论(2学分)

4、新媒体发展研究(2学分)

5、视觉文化传播研究(2学分)

9学分

学位专业课

1、经典名著与传播思想研究(2学分)

2、中外出版史(2学分)

3、媒介融合研究(2学分)

4、媒介管理学(2学分)

5、影像传播研究(2学分)

9学分

专业方向专题课

专业方向课若干(每门课2学分)

6学分

选修课

跨一级学科课程(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文学等学科中选修1---2门课程)

0-3学分

必修环节

媒体实习、校内学术实践

2学分

中期考核

2学分

 

 

公共选修课

自愿选择

不计学分

 


       注: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
       指导教师将根据研究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业规划指导研究生修读课程。其中在导师指导下,学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学位基础课或学位专业课,以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对于非本校生源和跨学科生源研究生要求选修相应的补修和先修课程。

五、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本专业的学位课程,一般要求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课堂讲座和学生读书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完成,并按学校规定实行考试、考查或论文等形式。

2、中期考核。中期筛选在第3学期进行,学生要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考核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成绩。考核小组一般有5---7人组成,如有三分之二的成员认为考核成绩不合格,即视作不合格。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正式撰写阶段。考核不合格者,经考核小组提出意见,新闻传播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后,报研究生院批准,终止硕士生学籍。考核小组成员之间对考核成绩评判产生重大分歧时,由新闻传播学学位分会做出仲裁。

3、论文选题。学生在确定选题之前,必须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查阅本专业的主要文献,了解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应选择本专业内重要且研究比较薄弱的问题,作为论文的研究题目。论文选题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该计划和报告须经过导师和所在专业其他专家审核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研究。

4、经典与前沿文献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充分掌握论题所涉及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并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经典与前沿文献阅读的考核,需提交不少于10000字的读书报告。

5、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媒体实践与校内学术实践。媒体实践,主要在第4、5、6学期进行,学生应深入媒体实践一线,熟悉了解各类媒体的最新发展及其实际运作状况,能在中央及省、部级媒体上发表若干篇新闻作品。校内实践,能在导师指导下,讲授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或主持学术讲座。

六、导师责任
       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并建立以导师为首的硕士生指导小组,实行指导教师集体培养。导师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责任人,不仅负责教书,而且负责育人。具体责任要求参考学校相关规定。

七、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用于直接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一个学年。学位论文要求有理论价值,并有实践意义。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结构严谨,行文流畅,写作规范。学位论文的正文不少于2万字,注释部分不少于2千字。学位论文应达到(或经修改后达到)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的水平。

2、论文检测与送审。
       学生在每年的4月中旬,将论文发送到指定邮箱进行不端行为检测,导师同意后,学生论文方可检测。凡检测结果超过5%者,要求导师写说明,说明包含: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各部分引用率、总引用率、超标原因、是否抄袭、是否可以参加答辩、导师签名等。另附完整检测报告并提交教学秘书。

       每年的4月底,完成论文评阅送审工作。导师确定评阅人名单并签署《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审批表》,导师同意签名后,学生才能送审。

       按研究生院要求,“答辩申请表”中的评阅人、答辩主席、委员的信息必须在学校指定的系统里填写,然后打印“答辩申请表”由导师签署答辩意见并签名(导师意见也可录入,严禁粘贴,但签名必须手签)。

       每年的5月底为答辩申请审批截止日,导师提前2到3周安排论文评阅。每年的6月初,答辩完毕,具体答辩时间、地点由导师确定。

3、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由2位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非本院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由3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组成,主席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答辩委员必须有一位成员是论文评阅人。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也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答辩日期前一周,将评阅书、填报后的硕士答辩材料送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审核,通过审核后方可进行答辩。

八、硕士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别

层次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一级学科平台课

硕士

传播研究方法

 

2

36

秋季

中外新闻传播史

 

2

36

春季

新闻传播理论

 

2

36

秋季

新媒体发展研究

 

2

36

春季

视觉文化传播研究

 

2

36

秋季

学位专业课

硕士

经典名著与传播思想研究

 

2

36

秋季

中外出版史

 

2

36

秋季

媒介融合研究

 

2

36

秋季

媒介管理学

 

2

36

春季

影像传播研究

 

2

36

春季

专业方向专题课

硕士

媒体发展前沿讲座

 

2

36

春季

数字出版研究

 

2

36

春季

中国传播史论专题

 

2

36

春季

人文思想与文化传播

 

2

36

春季

选题论

 

2

36

春季

新闻业务专题研究

 

2

36

春季

媒体策划与编辑

 

2

36

春季

媒介经济学

 

2

36

春季

广告创意与实践研究

 

2

36

春季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2

36

春季

受众分析

 

2

36

春季

大数据开发与应用

 

2

36

春季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2

36

春季

社交媒体研究

 

2

36

春季

选修课

硕士

跨一级学科课程(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文学等学科中选修1---2门课程)

 

0-3

54

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