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怀念旧版
首页» 党团学工» 支部建设» 党史青年说|北师大与三·一八惨案

党史青年说|北师大与三·一八惨案

发布日期:2021-05-12浏览次数: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百年奋斗路程中,留下无数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流传着感人的故事,传递着信仰的力量。

  党史青年说,今天我来说。大家好,我是新闻传播学院第四位讲述人梁雨辰。上期青年说我们为大家讲述了北师大与一二九运动的故事,本期青年说由我来为大家讲述北师大与三一八惨案背后的历史渊源。

  在北师大的校园里有一个三·一八殉难烈士纪念碑,于1985年3月建成,它安静地坐落宿舍楼群中,述说着后人对烈士的哀思。碑座正面镌刻启功先生书写的“碧血丹心”四个字,还刻有三位烈士刘和珍、杨德群、范士融的生平。纪念碑呈方尖碑的形状,形状狭长,碑体四方,顶部呈金字塔状。

  关于三一八惨案,后世往往定义为:发生在1926年北洋政府以武力镇压群众运动的一场惨案,是国共两党最早联合进行的一次反帝反军阀斗争,被认为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起因为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在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一时间引发轩然大波。当时由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道惨案真相,为我们留存了宝贵的史料。

  在三一八纪念碑上的三位烈士,刘和珍君,鲁迅先生一篇著名悼文已经使得大家对她并不陌生,此处重点介绍杨德群与范士融两位。

  杨德群,湖南湘阴人,于1913年小学毕业后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受到了进步师友的熏陶,1925年秋,又转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文预科,攻读生物学和社会学,在北京求学期间,真诚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积极参加学生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并成为刘和珍的密友和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骨干,1926年3月18日,当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大沽口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的游行队伍行进至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遭反动军警开枪镇压时,为救护已中弹倒在血泊中的刘和珍、张静淑,自己亦不幸中弹牺牲。范士融,云南昆明人。1916年夏考入昆明县立师范学校。1922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18日上午,范士融带领同学前往天安门集会,会后,他又加入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当军警开枪时,站在游行队伍前列的范士融首先中弹,壮烈牺牲。

  先烈的鲜血为今天的幸福生活铺就前路,后人的缅怀使先烈面容始终明晰,时至今日,当我们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不由得感概峥嵘岁月里英雄烈士的坚定与无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行进到了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让我们传承先烈遗志,做新时代中国青年!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